“瓦砖砌叠灶成塔,柴草偷来汗湿身。”这两句诗说的就是我们家乡中秋节的传统习俗——烧塔,我们以此表达丰收的喜悦,以及对生活的祝福。
金秋九月,叔叔邀请我们一家回老家庆祝堂姐考上大学,顺便一起过中秋节。一进村,就发现老家变化好大!道路整洁宽敞,沿路新房林立,就连村里的几块小荒地也变成了休闲场所。
在祠堂门前的空地上,村主任和村里辈分最高的五太爷指挥着一帮村民建塔。村民们用青砖垒起了一个矮矮的地基,然后灵巧地在上面垒上瓦片,深灰色的泥瓦左一片,右一片,上一片,下一片,像鱼鳞一样一层一层,密密层层地摞了差不多四五米高。比喻凸显技艺:鱼鳞间的排列是多么紧密无须多说,而垒在上面的瓦片竟能像鱼鳞一样一层一层,密密层层地摞至四五米高。靠着精巧的结构和村民高超的技艺,整座塔不用任何泥浆黏合,也结实得很,几个调皮的孩子上前使劲推,塔也纹丝不动。一旁的几个婶婶则负责往空心的塔里添加柴火和麦秸。
天色渐晚,我们和叔叔一家像村里其他人家一样,拿着小板凳,带着瓜果月饼,三三两两地围坐在塔前,边吃东西边聊天。
天黑了,烧塔正式开始。争气的堂姐成了大学生,家中出了个“进士”的叔叔成了今年全村身份最荣耀的点火人。伴着村里辈分最高的五太爷那古朴、悠远的唱腔及寓意吉祥的唱词“一把火,家家户户红红火火;二把火,六畜兴旺添丁结果;三把火……”,叔叔郑重地将燃烧的火把伸进塔里,塔上面的瓦片突然冒出火星子,“轰”的一声,火焰蹿起好几米高。火塔被点燃了,金灿灿的火光瞬间照亮整个广场。
我们围在塔边聊天,大家先夸赞堂姐学习认真,再一起聊聊日常琐事。我和小伙伴早跑去玩了,我们偷偷溜到塔旁,先瞅瞅里面的柴火是怎么烧起来的,再看看烧得红彤彤“刺啦刺啦”冒着火星子的瓦片,真神奇!
村里的乡亲们,手拉着手围着烧红的塔转圈,载歌载舞,手上的手镯、身上的铃铛“叮叮当当”地响。我们坐在后面,也和他们一起唱歌。
永丰农村的夜晚,被烧塔映红了半边天,而比天还红的是我们兴奋的脸庞。这烧塔风俗里饱含着亲人们团聚时的美好亲情和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取材真实,文笔流畅,情感真切。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