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过后,空气变得干冷。正午的阳光慵懒地洒落在农家小院的屋顶,一阵寒风吹过,不由得让人打个寒颤。爷爷说,这样的天气最适合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水饺了。的确,爷爷最擅长包水饺,而我舌尖上的记忆,最深刻的也是水饺。
小时候的我,最喜欢坐在爷爷身旁”帮“爷爷包水饺。爷爷开始和面,我早已经忙不迭地把手伸进面盆。面粉撒到盆外,沾到衣服上,爷爷不急不恼;面团粘得满手都是,爷爷还是不急不恼。于是我更加肆无忌惮,一个个面团被我揉捏成奇形怪状的动物。爷爷终于急了,“再捣乱,把你关进卧室!”于是我不敢再乱动。
好在接下来是调馅。这是个需要用力的活,需要用刀切各种蔬菜和肉,有时还会用力剁肉。爷爷是绝不让我碰刀的,更何况“邦邦”的剁馅声枯燥极了。于是我干脆望着面盆里的面团发呆,心里想着下一步该怎么做。
爷爷一手滚动排面杖,一手拿面团飞快旋转,一个个圆圆的、薄薄的饺子皮就在爷爷灵巧的双手下诞生了。爷爷动作行云流水,让我目不转睛地看着。有好几次我担心爷的手会被擦面杖压伤,但这种事却从来没有发生过。
爷爷非常耐心地教我包水饺,他手把手教我:一手托面皮,一手将调好的馅料放在面皮中间,对折后把半圆形的开口捏紧。爷爷包的水饺像一个个月牙,大小均匀。刚开始我手忙脚乱,结果总是把面皮弄破,馅料撒得满手都是。爷爷看我有些气馁,就给我讲《卖油翁》、《驼背老人粘蝉》的故事。我听故事入了神,不过包水饺的水平也逐步提高。
水饺包完,一个个白嗽、圆滚的水饺簇拥在一块,像一条条小银鱼,只等那锅中的水翻滚,便争先恐后地跳进锅里。爷爷用勺子在锅里轻轻一推,一条条小银鱼便在锅里欢快地游起来。等爷重新掀起锅盖,袅袅吹烟和着缕缕清香,轻盈地穿过厨房,飘过老屋的屋顶,弥漫在村子的上空。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在水饺上,闪闪发亮,好像给水饺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
刚出锅的饺子是晶莹剔透,娇嫩得宛如春日的花蕾。一盘饺子一碟醋,一口咬下去,瞬间唇齿留香,也成为我记忆里最美味的佳肴。爷爷指着盘中一个个冒着热气的水饺,深情地说:“普普通通的饺子皮可以包容天下所有的美食。”是啊,从名贵的山珍海味到长于田间地头的荠菜,小小的饺子皮成就了无数种口味的水饺。从此,我记忆里水饺的滋味便多了。
在这样的美好时光里,我深深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这份美味的记忆将永远珍藏在我心中,也让我更加珍惜家人的陪伴和爱。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明确,文笔优美,情感细腻。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情感,颇为打动人心。文章语言优美,情感饱满,感染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