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酿王

六年级 叙事 1254字
2024-01-16 20:13:32

黄阿二的酒酿在古庙镇上的老老少少都跷起大拇指,没有不说呱呱叫

的。古庙镇人黄、王不分,大伙习惯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听起来总

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至少在古庙镇上,还没有

谁做酒酿能做得过黄阿二的。

黄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据说小钵头酒酿比大钵

头酒酿难做,因此做酒酿小生意的,都习惯用大钵头,不敢轻易改用小

钵头,单凭这一点,黄阿二就区别其他做酒酿买卖的。

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酒酿王”的酒酿来了。别人喊“酒酿——卖酒酿来——”,他喊“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酒酿王的嗓音很浑厚,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门墙,撞入人们的耳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酒酿王的吆喝,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可以说已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或者说是一种民俗。

古庙镇的人偏好吃酒酿有些年历史了,来了客,端碗酒酿小圆子,乃待客的一种,既不破费多少,也还上得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认准酒酿王的酒酿,据他们说,一上口就能吃出是不是酒酿王做的酒酿。每每这时,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来,一种得意来。用他的话说,有老吃客的这些评价,比吃人参还补。

酒酿王的酒酿在古庙镇只嫌少,不嫌多,从来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但黄阿二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一小钵头也不多做,从无例外。有位老友对他说:“你的酒酿,牌子已做出了,生意这么好,何不多做点儿?

“我只一双手。”黄阿二说了这话再不多言

依然那样不多不少每日里做三十小钵头酒酿。他们的

家的甜,比别家的香,比别家的酒酿汤多,也不知他是如何酿的。问他有

啥诀窍,他搔搔头说:“能有啥诀窍,凭良心做,凭经验做。”其他,他

就实在说不出啥了。

黄阿二的酒酿不论斤不论两,论钵头的,一小钵头一买。连钵头买也

可,用锅用盆来倒回去也行。他的酒酿从无短斤缺两的。古庙镇的人都说:

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

有次,有一公司的总经理来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说有批上海客户慕他酒酿王的名,点名要吃他酿的小钵头酒酿。公司准备连钵头买,钱

可以预付。

黄阿二说:“可以。但每天只有三十钵头,若要五十钵头只能分两天交货。”

那怎么行。公司总经理表示价钱上可以提高点。

谁知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上就难保证了,只能一天三十钵头。要就要,不要拉倒,没啥商量的。

经理碰了一鼻头灰,心里一百个想不通,有赚不赚“猪头三”,这黄阿二死脑子一个。黄阿二已六十出头了,他坚持从年初一做到年三十,一天也不歇,但一钵头也不肯多做,似乎多做了一钵头就会坏了质量,坏了名声。听惯了黄阿二的吆喝,几回不听见,就有人问:“酒酿王这两天怎么没来?”往往这话还在耳边,那“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的吆喝声就传来了。最近,连着好几日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仿佛生活中缺了什么。一打听,原来黄阿二病了。大家怪想念黄阿二的,几个老友结伴前去看望他,进了门,大伙儿一起吆喝了一声:“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黄阿二听后浑身一震,他撑起身来说:“你们这一声吆唱,对我来说比吃啥药都强,这不,毛病好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