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转成画,挥墨点黛。我望着眼前精致传神的画卷,不禁露出笑容,付出坚持,终会得到生活的馈赠。
那天,我第一次拿起毛笔,望着眼前生动的摹本,眼中满是期待与向往。可明明是尽力勾勒的画卷,线条却是扭扭曲曲,像是一堆在宣纸上来回扭动的小蛇,没有了骨头似的,与我期待中的模样大相径庭。眼中,满是自卑与落寞,无助的泪水顺着脸颊流下,又落在画作上,洇出一朵墨花。
连最简单的写意画都画不好,我还能做什么呢?轻叹一口,自卑涌上心头,手中的毛笔无力垂下,纸上,又是一片墨渍。心存不甘,我翻开摹本,那标志漂亮的一笔一划,深浅粗细,浓淡轻重,都像出自于马良的神笔,好像只要画龙点睛,便可以立即拥有生命。突然,那种不服输的劲头又肆虐起来,头抬起,眼中满是坚定的执着,似天上纷繁的星辰落入凡间,熠熠生辉,灿烂明媚,斗志昂扬。既然别人可以做到,哪怕我天赋再差,只要付出千百倍的努力,那么我也可以。为什么如此执着?因为,我热爱。
我学着摹本,从最基本的笔画线条练起,我要把一切都做到极致。毛笔的挑选,色彩的调和,下笔的手法,全都细细进行。由一切极致所组成的画,定然不凡。我默念。
慢慢地,我学会了。我可以画出梅花的高洁傲然,可以画出兰花的幽深典雅,可以画出竹子的坚韧不屈,可以画出菊花的淡泊悠闲......
慢慢地,我对于画的理解越来越深。画,重于形,更重于神和韵。作画并不是去一味的模仿,也要适当加入自己的理解。后来,学会了山水。隐约于淡烟细雨中的远山,花木扶疏的小院,袅袅朦胧的炊烟,和那满篱笆的雏菊,鲜黄明艳。入眼所见,既有人间的烟火气,也有不染世俗的隐逸悠闲。这多像陶渊明所热爱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心中成功的欣喜,有继续前进的动力,唯独没有沾沾自喜。因为我知道,这远远不是我的目标,却是一个对我绘画能力的肯定。
而现在,学会了人物画。芙蓉面,远山黛,朱砂唇,风姿绰约,风华绝代。
一落笔,便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当我的画终于可以媲美摹本上的范画时,我欣喜得泪流满面。
画画对我来说,这是一种热爱,更是一份执着的坚守与追求,这让我的内心变得宠辱不惊,这样的陶冶,也是一种成果,更是生活给予我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