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膛内燃着火,炉上熬的是:春节的味道。
我不能说家乡的味道是天下第一,但我能肯定家乡的味道独一无二。待小年天擦出一缕白,春节的味道便弥漫在空气中,菜地中,人们的心中。小时候最能唤醒我记忆的,便是老铫子里股东冒泡的汤,汤在一遍又一遍的沸腾中获得了味道,获得了新生。
铫越黑子,熬的汤越香。老铫子往往周深漆黑,其貌不扬。用了许多年的老铫子,即使放清水,也能煮出味儿来。砂锅多孔,每一次汤中的鲜味儿,都能被锁在孔隙之中。汤是很好做的,可做好却很难。肉要炖的酥而不烂,萝卜要炖的软而不散。这全靠厨师对火候的掌控和对食材的了解。熬的好的汤,各种调味品的装裱,一勺盐只,一撮葱,鲜味儿便从锅中溢出来了,也溢出了一片清香。
农村很朴实,连菜也没有了,城中华而不实的感觉。所有的食材都是新鲜的,天然的。萝卜往往刚从地里拔出来,就洗洗去皮,用来炖汤了。
农村的菜很简单,没有琐碎的工序,只留下原汁原味的清香。农村不善于装潢,菜只用盘子盛起来,并不用刻意摆弄。土灶上炒着的菜,小葱切段,生姜切片,只需把菜在厨师灵巧的勺子下一过:只见双手在一对白鹤,一手拿刀,一手按菜,只听“咔咔”几声,白菜便已脱胎换骨,准备下锅了。
炒菜时更美妙,油在锅中跃着,菜在旁边等着。葱姜打头阵,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锅中腾起一股香味。随着白菜的加入,这场交响曲愈加猛烈起来,时高时低,时密时疏。在火和油的一戏弄下,在锅铲般的戏弄下,直至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结束,菜慢慢的,轻轻的,悄悄的熟了,人们也享受好了,加一搓盐就出锅了可,便被装盘上桌,等待着大人们大快朵颐了。
历时半天的饭菜里,不止包含着美味,也包含着欣喜,幸福。是呀!这简单的几道菜,是可以织出大好春光的。
时间如一炉火,在记忆里煲着春节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