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一定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吧,故事告诉我们从小就应该懂得谦让,每个人都应该具有一样的好品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人与人之间互相礼让的情景。
公交车上,总能见到“大让小,小让老”的情景。你看,公交车上挤满了人,一位小学生桥在人群中不知所措。这时,赶着上班的年轻人看见了,让出自己的座位,招手示意让的小学生坐下来。这位小学生刚坐下,抬头却望见角落里有一位老爷爷,他白发苍苍,摇摇摆摆有些站不稳。小学生毫不犹豫地让出座位,福州老爷爷慢慢地坐下。看到这一幕,大家禁不住发出感叹!年轻人和小学生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这一“让”,在车上每个人的心里都种下了一颗温暖的太阳。
狭窄的小巷里也有这“让”的美景。无论什么时候,穿过小巷时,人们都让年长幼小者先过。你看,去卖菜的奶奶和一个赶去办事的小姑娘碰上了,小姑娘尊敬的对奶奶说:“奶奶,您先过吧!”奶奶似乎看出了小姑娘有急事,笑着说:“小姑娘,我不急,你先过去吧!”小姑娘礼貌地点了点头,快步穿过了小巷。随后,奶奶也迈步走到了小巷的另一端。这一“让”,小巷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斑马线前“车让人”,也已经成为各座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学生们过马路时,司机们不约而同地停下车让学生们先行;当老人过马路时,司机们也会耐心的停车等待;当步履蹒跚的孕妇过马路时,司机们都绅士地礼让。还有车让车的情况更让人赞美:当救护车、警车、消防车鸣笛通过时,司机纷纷把车靠边,让出一条紧急通道。这一“让”,“让”出了高尚的品德。
生活中处处有“让”,处处见“让”,我们应该处处学“让,处处会“让”,把这种礼让精神传承下去,让我们的生活因礼样而温馨、美好!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突出,取材丰富,语言流畅。作者通过文章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