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是传统节日,照家乡的老规矩,端午从五月初一便拉开了序幕。“碧艾香蒲处处忙”家家户户忙前忙后,采撷艾蒿,准备粽叶和各式各样的馅儿,更是期待着晚上的赛龙舟比赛……不过最具特色的就是端午节的美食——粽子
过端午,怎能少得了粽子呢?提前几天,街坊邻里所有人都得去买粽叶,准备红豆、豆沙、腊肉馅儿等等,各式各样的馅儿让我应接不暇。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粽子能包酱肉馅儿。还记得奶奶跟我说过,从前过端午,糯米上面裹层糖,用粽叶一包,甜甜糯糯的粽子便包好了,虽然简单了点儿,但吃起来心里依旧甜滋滋的。
五月初四包粽子,是端午节的“前奏”。会包粽子的老人妇女都得凌晨三四点起床包粽子,因为在家乡,人们都说过了那个时候,粽子就没有粽香,难免少吃几个,福气都溜走了。清洗粽叶、糯米,用酱油腌制好肉馅儿,那色泽,真让人垂涎三尺,做好这些准备工作,重头戏来了!
奶奶拿起粽叶,娴熟的卷成三角形,将糯米快速放入,紧接着将酱肉馅儿也放进去,再将粽叶折紧,用线用力的捆绑住,防止煮的时候散了,一个成功的粽子就现世了。奶奶一直忙碌到下午两三点,片刻不停歇,这不,刚包完粽子便急着下锅了。
那段时光不好挨,浓浓的粽香扑鼻而来,这阵阵粽香,让我魂不守舍,总想吃掉那清香,啊,这浓郁的端午的味道!时钟滴滴答答的走,一眨眼,粽子就出锅了,望着那躺在锅里的一个个绿色的小精灵,我赶忙拿起一个,嘶,可真烫!我将粽子在两手间来回放置,还时不时呼几口气,终于能打开了。
掀开粽叶,清幽的粽香随之袭来,一颗颗饱满可口的糯米映入眼帘,咬一口便能看到酱肉馅儿,糯米的软糯和粽叶的香气交织在我的口腔中,形成一本奇妙的食谱,不一会儿,一枚粽子果腹,粽香却回荡在口中,打响了我的味蕾。
五月初五,端午节的高潮来了。家家张灯结彩,整条街上灯火通明,人们拿出昨夜包好的粽子,吃着粽子看赛龙舟比赛,好不快乐!祭台上总是在这天放上几枚粽子,说是缅怀爱国诗人屈原,“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屈原一生清廉正直,为国为民,却遭人误解,最后大义凛然地跳入了这滔滔江水中。比赛渐渐到了尾声,端午节也到了残灯末庙,霎时,家乡也随着静谧的夜色沉睡了……
每年,粽香总会如约而至的飘荡在五月端午这一天,祖祖辈辈怀念祭奠,吃不完的粽子,道不完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