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这首童谣讲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一一端午节。端午虽然它没有春节的隆重,但它却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意境,寄托了我们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相传,在战国时期一位大诗人屈原所在的楚国都城被占领了,百姓遭难。
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来到汨罗江边,怀抱石头投江自尽了。楚国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悲痛。他们含泪划着船到河里,想打捞起屈原的尸体,还一边往河边头扔粽子,希望鱼不要去吃,伤害屈原的肉体。因此,这一天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把这天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每年端午节,妈妈都包粽子给我们吃。把新鲜的粽叶洗干净,然后把粽叶放进热水里煮一会儿,同时将提前准备好的糯米浸泡好后,就可以开始包粽子了。妈妈先选两片粽叶,从中间把叶子卷成圆锥形,接着往里面放米肉,然后用棉线绑紧,就这样,一个粽子"宝宝”诞生了!妈妈喜欢按照我们个人的口味包不同的粽子:我喜欢蛋黄粽,弟弟和爸爸喜欢肉粽,奶奶喜欢板栗肉粽.......妈妈把包好的粽子往锅里煮,还没等粽子出锅,空气中就弥漫着粽子的香味了,热的人馋的直流口水,我恨不得把豆子立刻拿出来大饱口福了。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必备的活动,你看!湛江河上停着十几条五颜六色的龙舟,龙舟上的健儿们个个意气风发,如同即将要出征的战士。
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在门上插艾叶。听奶奶说,艾叶里含有香油,有避邪驱瘟的作用。
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这些习俗编绘了一个有独特意境的端午节。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