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一一端午
明天便是端午了,一想到端午,大家脑海里出现的大概就是端午粽和龙舟吧!
其实端午节的习俗可多了!一、吃粽子,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由江米、黄米和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二、挂艾草,通常挂在院门前和房檐下,用来驱蚊;三、赛龙舟,传说是楚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四、吃五毒饼,夏天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于是古人食用五毒饼来消病强身。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但这粽子的馅料,却也各有千秋,在大街上,处处都有着卖粽子的吆喝声,那些匆匆忙忙没时间包粽子了,便也匆匆忙忙买了一个粽子走去了,看,谁都记得这是端午节,是必须吃粽子的。街上卖的粽子大多都是红枣的,豆沙的,黑米的,家中所包的那香喷喷的肉粽,那的确是没有的。我不太喜欢外面卖的红枣粽,里面的蜜枣又太甜,那黏黏的江米却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还是家里包的好。
五月初四包粽子,是端午节的“前奏”。会包粽子的老人妇女都得凌晨三四点起床包粽子,因为在家乡,人们都说过了那个时候,粽子就没有粽香,难免少吃几个,福气都溜走了。清洗粽叶、糯米,用酱油腌制好肉馅儿,那色泽,真让人垂涎三尺,做好这些准备工作,重头戏来了!
奶奶拿起粽叶,娴熟的卷成三角形,将糯米快速放入,紧接着将酱肉馅儿也放进去,再将粽叶折紧,用线用力的捆绑住,防止煮的时候散了,一个成功的粽子就现世了。奶奶一直忙碌到下午两三点,片刻不停歇,这不,刚包完粽子便急着下锅了。
那段时光不好挨,浓浓的粽香扑鼻而来,这阵阵粽香,让我魂不守舍,总想吃掉那清香,啊,这浓郁的端午的味道!时钟滴滴答答的走,一眨眼,粽子就出锅了,望着那躺在锅里的一个个绿色的小精灵,我赶忙拿起一个,嘶,可真烫!我将粽子在两手间来回放置,还时不时呼几口气,终于能打开了。
掀开粽叶,清幽的粽香随之袭来,一颗颗饱满可口的糯米映入眼帘,咬一口便能看到酱肉馅儿,糯米的软糯和粽叶的香气交织在我的口腔中,形成一本奇妙的食谱,不一会儿,一枚粽子果腹,粽香却回荡在口中,打响了我的味蕾。
每年,粽香总会如约而至的飘荡在五月端午这一天,祖祖辈辈怀念祭奠,吃不完的粽子,道不完的情!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突出,思路流畅,内容丰富,语言流畅。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情感,颇为打动人心。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饱满真切的情感,文章也因此优美动人,触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