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的故乡是楚国的潇潇落叶;“锦瑟无端五十弦”,李商隐的故乡是河内的瑟瑟琴吟,而我心中的故乡,却是一种味道。
每年春分,倒春寒中的柳芽冒出了枝头,抽吐着春天的气息,释放着生命的讯息。记得小时候,每年春分前后一两天,母亲就会带我到故乡的公路边摘柳芽,我看着伸展着筋骨的柳枝,看着浸润着湘江之水的柳芽,每每都会很好奇,为什么要去摘这柳芽。母亲笑着解释,因为老家有春分前后吃柳芽的习惯,寓意着将春天的生机种在身体里,新的一年就会充满活力。
我这才明白母亲为何要一大早带我出来摘柳芽,原来摘的不仅是柳芽,还是希望。
我学习着母亲的动作摘起了柳芽,弯下腰把柳芽从枝头上摘下来,苦涩的味道紫绕在口腔之中,原来,故乡的味道是有生机的。
回到家后,已是傍晚,黛蓝色一点一点晕染了整个天空,我穿行在院落里,蝉鸣在耳畔响起,只觉得有几分忧愁紫绕在心头,挥之不去。没一会儿,母亲将柳芽焯水,又加了故乡的辣椒等几味佐料,我又尝了一口,酸辣瞬间充盈在口腔,完全没有了刚摘下时的苦涩,我将装盘柳芽端上了餐桌,一家人围坐着,吃了柳芽,讨论着生活的琐事,颇有汪曾祺笔下:“家人围坐,灯火可亲”的意境,原来,故乡的味道是温暖的。
又是一年春光正好,故乡的星和羊群,像一支支白色美丽的流水。我曾经将故乡的柳芽当作流星种下的希望,它燃起了我的心灵之火,飞翔的思绪如一脉烛火跳动。
是啊,故乡是心中不变的坐标,故乡是木心五十年未闻乡音听起来痒痒的亲切;故乡是维红的檐角,是温暖的亲情,是一脉烛火的传承;于我而言,故乡是一种特别的味道,是初尝柳芽时苦涩的味道,是家人围坐时温暖的味道。“山一程,水一程。”渐行渐远,我发现故乡是剪不断脐带的血脉。
今年春分,我在南宁街头摘了些柳芽,初尝柳芽仍是苦涩涌上了舌尖,却少了一丝在心头的回甜,这种回甜是铭记于心的阕月,我思乡之情愈发强烈,随着滚滚长江水流到了梦曾到过的远方。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思路清晰,内容具体,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真切。文章标题新颖,文中分享的故事也十分有趣,很能吸引读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