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端午节

六年级 叙事 591字
2023-06-17 23:01:06

“五月五,麦子熟,包好粽子过端午。”每当想起这一句俗语,我便想起家乡的端午节。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我和妈妈便会出门买棕巴叶,为包粽子做在备。婆婆则会在初五的那一天往门上插上艾草,听她说是为了镇邪避灾。婆婆还会做“五彩香糯饭”虽然没有味道,但是十分的好看,而妈妈会在端年午节那天用艾草、万榴叶等做成“五味草”,然后将其烧成水,让我用来洗澡,她说这样有洗去灾病的寓意。

端午节除了吃“五彩香糯”外,还是要吃粽子的。在南方,粽子一般是用绿豆,猪肉,板栗等食材做成的。在婆婆和舅娘忙完之后。我们小孩子便像馋猫一样围着蒸笼着,等待着粽子的出笼。

粽子出笼了,一股香气扑鼻而来,糯子看起来十分诱人,拿起起刚出炉的粽子,顾不得烫手,拨开粽子的绿色“皮外衣”,露出黄色的“皮肤”咬上一口,香气在嘴里爆开。十分的好吃,让人垂涎三尺,回味无穷。

那么,你知道粽子为何而来吗?这粽子其实是与我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据说屈原投入泪罗江后,百姓们为了不让水里的鱼侵食屈原的身体,便发明了粽子,投到水里,鱼儿便只吃粽子,便大不会便侵食屈原的身体了。后来,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便有了热闹的“赛龙舟”。

我的家乡在以前,每年都会有这热闹的场面;端午这天,水上的龙舟队伍整装待发,比赛开始,每艘龙舟都你追我赶;鼓声、呐喊声、鞭炮声……震耳欲聋。

美味的粽子,热闹的赛龙舟,好看的五彩糯香饭……组成了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教师点评:文章有条理性,取材真实,文字很有风格,有自己的思考。文章结构紧凑,内容丰富,让读者了解到了端午节的历史渊源、风俗习惯和文化内涵。整篇文章语言简洁,富有感染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一篇非常出色的描写端午风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