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光,天初蒙亮,蝉声也初醒。
老爷爷推开门,月光已经消逝,曛照顿时扑落在他身上,把整个人吞没。仲夏的风夹着些微冷,老爷爷蹲在院外的梧桐树下慢条斯理地抽一根烟,酡红的火星在淡黄中游动。屋瓦后的竹子在珠露的滴答中散发着独特有的清凌,随着曛照晕染,笼罩了整个竹海。
老爷爷灭了烟,反身走向“密竹”——老爷爷的工作室——独属于他的另一个“密竹”。他一直保持着天初亮就开工的习惯,仿佛生怕尘世的喧嚣惊扰了它们的灵性。他俯身拿起一块,仔细观察它的颜色、形状,和花纹的走向。顷刻间,球头刀铿锵,电光火石,凿子击打出一片片乱琼碎玉,随之錾子游走,钻刀飞扬,青花四溅,一个掌心大小的三脚金蝉渐渐在他的手中“活”过来:三只脚撑住身体,身后的点缀起伏不平;金蝉身后凸起的一面金光灿灿,凹进的一面则略带青涩,眸前甚至还有露水的痕迹;整个三脚金蝉被半见的花纹缠绕着,疏密有致,全然看不出是竹根雕的,倒像旁边的竹根中蹦出来的,再从生物中“偷渡”过来的。
这就是“竹雕匠”老爷爷每天的工作。竹雕,中国独有的雕艺文化,中国最著名的建筑方法“卯榫”结构就是竹雕的一类。而老爷爷的这门竹雕手艺,就是全凭借着他明竹、了竹的技艺,在竹海就地取材,随竹形雕刻,因材施技,达到了浑然自成的境界,每一个作品都绝无仅有。到了他这辈,已经是第四代。
老爷爷已经雕刻完毕,凝望密竹,照阳氤氲,俨然米氏章法在飘飖。曛流打在灵动的翠竹上,皴皱一海清幽。雅竹下的映影,却消了阳光下的热闹,增了些清简的低徊。他疏淡地笑了。
这三脚金蝉......还不错,丁导思忖道。
丁导,是一个知名的网红,从事二十多年来,一直坚持用拍视频、开直播的形式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一次偶然,一位朋友帮他淘到这只三脚金蝉。在二十一世纪,竹雕这门技艺几乎“灭绝”,有竹雕品就不错,何况是如此精致的成品呢?传承竹雕技艺的强烈欲望,迫使丁导来到老爷爷的“竹海”。
私人“竹海”半掩在竹海后,那滴滴在如燕尾般的屋檐上的露珠,就好似竹雕这门手艺滴在世界文化的屋檐上,是那么渺小,那么透明。但好在,它将滴落之际,有人将它保护住,无法消弭。
丁导的到来丝毫不影响老爷爷的工作,那一削一刻依旧有条不絮,像极了他对自己的人生态度。眨眼间,另一只三脚金蝉慢慢地“苏醒”过来;竹雕这门手艺,也在丁导的镜头下“苏醒”过来。他依旧笑着,不过这次是疏朗地笑着。
尔后,无数老老小小登门拜学竹雕,老爷爷看着自己的学生对竹根精雕细琢,像对待自己的孩子般认真,爽朗地笑了。
仲夏时光,文化初蒙亮,竹雕也初醒。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