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边缘上,有一座冬暖夏凉的“小春城”。那里天朗气清,阳光明媚。山水相依,它就是我的家乡——广安市大龙镇。每次回家乡都是我的开心时刻,爬山、钓鱼、戏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跟姥爷一起去钓鱼。
我们带着鱼竿、钓桶和大米向小湖泊出发。途中,我又去挖了一些蚯蚓,一路上又蹦又跳,美滋滋地幻想鱼儿上钩的样子,然后跟大家炫耀自己钓到了大鱼,可神气了!
到了钓鱼点,我更是兴奋不已,麻利地解开鱼线准备钓鱼。但姥爷不慌不忙地从盒子里抓了一把大米,往水中间撒去。姥爷说这叫“打窝子”,鱼儿闻到大米的香味就会聚到一起,这样才方便垂钓。接着,他拿起一条蚯蚓,小心翼翼地把它的头部挂到鱼钩上,然后才把鱼竿递给我,让我来放线。我想大展身手的时候来了,便使出吃奶的力气将鱼钩向姥爷“打窝子”的地方甩去,然后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面上的浮漂,生怕一眨眼就错过一条大鱼。
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过去了,水面上的浮漂还是一动不动。我慢慢失去了耐心。开始烦躁起来。姥爷笑眯眯地告诉我:“钓鱼要有耐心,我们这湖泊鱼儿的鱼鳞很光滑。可能刚抓住就又滑回湖里去了,所以你先搓搓手,免得一会儿把辛苦钓来的鱼又送回去。”我皱着眉头,强迫自己耐着性子盯着浮漂,可不到一会儿又忍不住转身去扯身后的竹叶,按照它们的纹路撕成一条一条地往水里丢。“刚才才对你说了要有耐心,现在又耐不住性子啦?”姥爷对我说。我只好不停给自己打气,静静等待鱼儿上钩。
突然,浮漂动了一下,我兴奋不已。这时,手上的鱼竿也抖了一下。我看到浮漂下沉得更明显了。我屏住呼吸,直直盯着浮漂的方向,然后猛地把鱼竿往上一提。此时,我感到一股力量正在和我较劲。我激动地喊起来:“姥爷,快拿网来,这肯定是条大鱼!”“扑通”一声,一条有着淡黄色鱼鳞的鱼儿被钓了起来,它不停地摆动着尾巴,仿佛拼尽全力想回到水里。姥爷看了一眼说:“这是一条鲫鱼,一会儿可以喝鲫鱼汤啦!”
那天的鲫鱼汤让我难忘。我不仅品尝到了家乡鲫鱼的鲜嫩与肥美,更体会到我对这片土地上所有事物深深的爱。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有条理性,取材真实,语言流畅,见地独到,情感真切。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中分享的经历一波三折,趣味盎然。文章标题新颖,文中分享的故事也十分有趣,很能吸引读者的注意。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