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青团的记忆

六年级 叙事 845字
2023-05-03 18:32:20

母亲最晓得我的口味,便从出差上海的罅隙中捎了两块青团予我,里面包裹着的应是颗牵挂的心。

只见他们似打着无声的鼾般瘫睡在桌上,身躯圆滚,还披着浮光透亮的裳,那碧色带给人在视觉上的冲击使他们当之无愧成了集世间万绿沉淀出的美瑜。入口即化,艾草香在全身窜动,像吃掉了一个自然,还伴着风的清甜。不知不觉中闭上了眼眶,沉醉地轻晃着脑袋,晃回了当年的童趣……

清风穿梭过满院槐花摇曳的芳香划过我的发捎,与风儿的调逗也成了游戏,它领着我来到小院,凝固了时间,点着飞鸟和流云。外婆捧着一篮乘满“绿色手掌”的木篮打破了我的自娱自乐,说这是艾草,可以制作青团的。我也听着她的,帮忙搬来了石臼和木槌。一片片小手掌跃入石臼,我论不得三七二十一便埋头用木槌死捣,鲜草汁纷纷溢出,我却还“咚咚咚”敲个不停,佯出了老中医的仪式感。

旋即,外婆将几碗白花花的粉沫铺在了铁盆上,并用筷子堵住臼口,筛出纯正的计与粉沫充分混合。我出于好奇液体与粉味混合后会怎样,揽下了和面的重任,外婆自是不放心的,便化当时她尚柔荑光滑的大手的包护下和和,我只不过是在玩干净的泥巴罢了。

想来好奇便询问外婆:“为什么今天要做青团呢?”傍晚的日色拉了帷幕,月无声地上台,槐花乘载的月光超重而落,成了外婆芳华流韵中的簪。她眉眼如星,成了画面中温暖、永不腻味的清欢:”今天是清明节,它可以缅怀先人,感恩过去,并且还有团圆之义呢。”我从这句话中探见了亘古不变的同一轮圆月,千年前的先人举家共饮美酒,又或是萧萧烟雨中子然一人捎青团置于先祖坟前。煮熟后的青团黏黏糊糊,但它正是用这样的黏,糊开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沟通了心灵的交流。外婆趁我不注意,在我的脸颊上也涂了一抹“好寓意”,我也不客气将这可人的黏分享,欢声笑语浸染每一寸艾草地。

美食之所以传统,便是情感渗入馅中的堆砌,古今人变化一轮又一轮,唯美味依旧传承,唯月色流淌不断。

留在青团的记忆,储存着一代代中华子女的成长。馅中埋藏的人类最美好的精神愿望与纯粹的情感交流方式,是人们需要从快节奏的生活中停驻而细细寻觅的情操。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