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与薄荷

六年级 叙事 845字
2023-04-30 22:05:48

忍冬去,半夏至,绿茴香。

——题记

爷爷是个中医,一年四季钻在药房里。而爸妈又忙,我从小和爷爷住在一起,一直到三年级。

托爷爷的福,我也对草药颇有兴趣。春釆天麻远志、夏寻地丁茴香、秋挖茱萸桔梗、冬收茯苓辛夷……小小年纪,已经认识了几十种中药。

与其他孩子不同,我的夏天是在山里度过的。小斗笠一戴,小药锄一扛,爷爷领着我,到后山釆药去了……

老家在江西,别的不说,山包儿一抓一大把。爷爷家比较偏,出后门过跨院就是个小山头。在那里,总能发现好东西,夏季尤甚。好看的无名野花啦、从没见过的虫子啦、唱着情歌的鸟儿啦、树间一闪而过的小兔啦……每一件都能让我激动不已,丢下手里好不容易弄到的小玩意儿去追。爷爷则专心地采药,找到一株就拔起来问我:“小五伢,这是啥哩?”我则匆匆地看一眼那中药,回答“夏枯”或者“益母草”。他会接着问“有啥用嘞”,答复则是“交通心肾”“活血调经”。这时他会用沾着泥土的手拍拍我头上的斗笠——哦,更大的可能是斗笠已经丢了——然后笑着夸一句“恰噶”。

夏季,山里有蒲公英,这也是一味中药。每次找到,我都会快乐地尖叫一声,夺过来一口气吹下去,再吹,再吹……直到茎上再没有一根绒毛,才肯把它放进爷爷的背篓里。

山里还有薄荷——这可是饱受烈日暴晒之苦的我的救星。摘下一把绿叶,在溪水里泡一泡,贴在脸上、额角,或干脆含在嘴里——嘿,那个冰爽,就别提了!郁郁葱葱的薄荷漫山都是,额边的清凉也从未间断。

现在想起来,那时我的样子定是很滑稽;但当时可没想那么多,只是在山中跑来跑去,直折腾到薄荷叶在我的玩闹里不知所踪……最后,草药没采多少,却捧了满满的小虫子小野花,“满载而归”。不像采药,像郊游……

后来,我搬到广州上学,城里没有山包,也没有草药可采;爷爷也老了,不再能上山采药了。而我依然喜欢在阳台上养一两盆中药:春有芍药,秋有甘菊,冬有菘蓝——而夏日,自然还是蒲公英与薄荷。

闲暇时,我也会掂一枝蒲公英吹向窗下的车水马龙,或用薄荷叶淋水贴在额角——依旧是童年的清凉。每当这时,都想起给爷爷打个电话,试图从乡音里找寻那个山中的夏日。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取材真实,文笔流畅,情感饱满。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情感,颇为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