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汉字和弘扬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历史责任——题记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从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到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再到周朝时期的大篆、秦国统一天下后的小篆,以及后面出现的隶书和楷书,汉字随着时代的推移,由繁至筒,不断出现新的书写形式。
除了悠久的历史,汉字的运用也让人着迷。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汉字,都喜欢在汉字里寻找独有的乐趣。
课堂中的“猜字谜”成了所有人踊跃参与的活动。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两个字谜:“大口加小口”和“三水压倒山”。刚看到字谜,我就暗暗自喜:这也太简单了吧!第一个谜底不就是“吕”字吗?没想到,全班同学的想法都一样,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第一个是‘吕’字”。
老师笑了笑,摇摇头说:“不是。”我想了想,看了看,终于想出了谜底,原来是个“回”字啊!我兴奋的连手都没有举,就从座位上站起来,激动地说:“是‘回’字。”老师还是摇了摇头说:“不是,但很接近了。”我与同桌互相探讨着:“第一个的谜底不是‘吕’字就是‘回’啊,怎么两个都不是呢?”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心想:算了,这个太难了,先想下一个吧!我在草稿纸上试着写这种形似字,一边想着:“三水压倒山”,那我就先写“氵”,再在右边写出一个“山”字,这不就是“汕”字吗?谜底出来啦!我举起手,自信地说出了答案:“老师,我知道了!第二个的谜底是‘汕’字!”老师说:“不是呢!请大家认真读一读,再想一想吧!”既然是“压倒山”,“山”肯定不能立着,我绞尽了脑汁,终于,笔下出现了一个“当”字。我谨慎地举起了手,小声回答道:“老师,请问第二个谜底是……是‘当’字吗?”老师笑咪咪地点了点头,谜底真的是“当”啊!我猜对字谜了!
我吸取了经验——必须咬文嚼字,很快,又顺利地打出第一个字谜:“老师,我知道了,第一个的谜底是‘固’字。”大家听到谜底后都恍然大悟,还有同学开玩笑地说自己的脑袋不开窍呢!同学们向我投来了崇拜的目光,我既自豪又高兴。
这次猜字谜活动让我深受感受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也让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中华文化。
教师点评:文章有条理性,内容具体,文笔优美,情感饱满。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标题新颖,文中分享的故事也十分有趣,很能吸引读者的注意。作品构思是巧妙,文笔也是简洁流畅。想象大胆,富有创造力,文章读起来新颖奇特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