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一缕幽幽粽香,浸在其间的是澄莹玉粽,还是千家和美笑闹不止?或许两者是相融的吧,毕竟那浓香笑语总是一起织出一段惬意端午时。
当清鲜粽叶香引出我的追忆时,又是一阵端午时节的笑语。“粽子不包可不会自己做好送到嘴边的,谁也不许偷懒,快来包粽子。”姑姑干练清爽的声音自厨房传来。我们几个小辈便笑闹着互相推搡着鱼贯入了厨房。
我们这些小辈对于包粽子真可谓是一窍不通,但幸好有姑姑这个手巧的在。姑姑熟练地把一片墨绿色的粽叶轻巧地卷成一个锥形,又抓了一把混有香菇、猪肉的浅褐糯米,用手压实。姑姑才包到一半,我们就按捺不住了一把抄起粽叶,也不听姑姑地讲解自顾自研究了起来。弄得姑姑简直哭笑不得,骂到:“我看每家小孩都跟你们一样。”我们一听就咯咯笑起来。也许这欢笑声在端午那日已响了百家,传了千里了吧。
堂弟太小没法包粽子,于是就倚在堂姐身上拼命拨弄着堂姐的粽叶。堂姐因为堂弟的干扰时不时就会撞我一下,使我的粽叶一直在咧个嘴傻笑。表哥表姐架势可足了,眼神专注地盯着粽叶仔细研究。姑姑就在一旁笑呵呵地看着,一片和美。
堂姐舀了两勺褐色的糯米放入粽叶里,却不成想操之过急,莹莹糯米从粽叶下的小洞一气逃走了。我想也不想就拿着手中被汗水浸湿的粽叶去接,却忘了我的粽叶始终笑得烂漫。哎呀!那糯米又开始“刷刷”往下跳了。表哥笑嘻嘻地想凑上前来观看,但地上的水可不安好心拌了他一下,使他摔了一大跤。我们大伙都忍俊不禁哈哈哈大笑起来。那笑声似乎汇入了粽香里,同众多欢笑声一般,如虹般绚丽多姿。
后来我们愈发细心,把粽叶卷得严丝合缝,让尖锥闭上了嘴。不过那速度与如急水般匆匆的时光显然要逊色得多。之后的捆绑工作很难,我们在姑姑手把手地教学下花了很久才勉强完工。最后只记得,粽香不止,笑闹不绝,落得一片欢和。
品一口莹莹玉粽,立在端午之末。回望百家和美,千里欢和。享受端午惬意,浸在家中欢笑间。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内容具体,文笔流畅,情感饱满。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饱满真切的情感,文章也因此优美动人,触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