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碗里盛上白嫩嫩、肉嘟嘟的汤圆,我便恍然,家乡的冬至已经悄无声息地到来了!
今年的冬月似乎来得特别早,腊梅还在花苞里迷迷糊糊地睡着,它便穿上雪白的棉袄,偷偷跑进家家户户的屋子里。冬至这天,我一大早就起床了,为的是要玩泥巴似的帮外婆搓汤圆。“外婆!外婆!咱们快去买糯米吧!”“不急,我们这就去。”于是,我便兴冲冲地与外婆去买糯米。
回到家后,勤劳的外婆开始忙碌起来:淘米,磨浆,揉米团……我则像个跟屁虫似的在她旁边这瞧瞧那看看,一股股淡淡的糯米清香钻进我的鼻子。我深深一吸,真香呀!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胖嘟嘟的汤圆在锅中跳动的样子,口水直流。
终于到了晚上,一大盆米团端上了餐桌。我迫不及待地来到餐桌前,正想开始“大显身手”,外婆拉住我,让我先洗手。我匆匆洗完手,撸起袖子,坐了下来,颇像一个架子十足的“搓汤圆”大师。我用手指轻轻点点这又湿又软的东西,随手抓起一团,可正想把它搓圈时,它突然哗
啦啦地碎成好多块,又如天女散花般七零八落。
哎,这家伙真是多变,一会儿软坨坨的,一会儿硬得碎成这样,我真拿它没办法!
一旁的外婆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傻丫头,外婆来教你,你仔细瞧。”只见外婆熟练地抓起一大团,快速地搓成长条形,又均匀地分成好几小段,麻利地用掌心轻轻揉搓,一个个圆嘟嘟的汤圆就从她手里蹦出来,一骨碌落在盘子上,我学着外婆的样子,分完小段,快速地搓了起来,可调皮的汤圆却“变身“成一个小”陀螺”,哎!没掌握好力度!没想到搓汤圆也这么讲究!
汤圆煮好了,一个个小巧玲珑的汤圆跳进热腾腾的黑糖浆里,外婆满面笑容地把它们端上桌来,我们一家人有说有笑地围坐在桌边品尝汤圆。
“你们知道吗?”姐姐说,“冬至吃汤圆这一习俗只有我们江南一带才有的哦!它象征着团团圆圆,因此,它也叫 冬至团……”我一边津津有味地听着,一边把汤圆送进嘴里,甜甜的,糯糯的,糯米与黑糖的搭配的清香在唇齿间散开,久久回味着。
我望着那如白玉般的汤圆,心想,它们不仅象征着团团圆圆呀!它还蕴含了故乡的人情之美呀!它的美味常在我的心头萦绕,因为人们把对亲人的爱也一同搓进了这小小的汤圆里。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有条理性,取材真实,文笔流畅。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饱满真切的情感,文章也因此优美动人,触动人心。清新的文笔、隽秀的文字、流畅的叙述、丰沛的情感,都是这篇文章引人入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