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妈妈那个年代,是没有手机电视这些东西的,那她们要是无聊了该怎么办呢?我妈可是个小机灵鬼,想出的鬼点子可多了,今天就来说其中一种。
我要讲的就是几乎所有小孩都会的游戏:“抓土狗”,这里说的并不是中华田园犬,而是我们这当地人的叫法,其实就是抓蚂蚱玩。不过这活一般都是白天玩,当然也有晚上玩的,不过我妈说,夏天的晚上蚊子太多,她可不想回家后成个“大红包”。
正午,是个去抓“土狗”的好机会,因为这时候光线充足,蚂蚱虽然身形小,但是也不在话下。
“窸窸窣窣”“呼呼啦啦”,几个小孩三五成群地就跑到了田埂上,每个人都手里都拿了一根一头扁一头尖的木棍,还带了一个小盒,方便待会儿把“战利品”放进去。一个偌大的草丛里,几个小孩鬼鬼祟祟地窝在里面,猫着个腰,一步一步屏住呼吸地往前挪,全神贯注。眼看就要得手了,哎呀!有人冷不丁的就打了个喷嚏,可惜,到手的蚂蚱飞了。几个小伙伴见蚂蚱也跳远了,就全都直起了身子,长舒了一口气,又继续猫着腰找寻目标去了。哇!这只蚂蚱好大啊!要是能把这只蚂蚱抓住了,他们肯定得羡慕死我!我妈一个人弓着腰低着头走在“小分队”的最后面,见“小分队”渐行渐远”了之后,她就嘿嘿地笑了起来,捏着小盒和木棍,踩着软塌塌的枯草朝那只蚂蚱飞奔过去。哈哈哈!小宝贝!让我逮着你了吧!我妈像个猿猴似的抑制不住地兴奋,因为她看见她的“心肝宝贝”就在”前面的一个草丛中。离草丛还剩两米多的时候我妈才停止住疯狂,眼神不敢松懈,死死地盯着前方,似要把蚂蚱一下子就捏在手里一样,她手里的棍越发得紧了,嘿!一个箭步跑上去,用木棍尖的那一段摁住蚂蚱,力度没有使太大,因为怕把蚂蚱给弄死了,这样就不能玩了;但力度也不能太小,否则让蚂蚱跑了就前功尽弃了。你问为什么不能直接用手抓,那当然是因为我妈不敢呗,可是一但蚂蚱在盒子,她又玩得比谁都嗨。
经过“唧唧簌簌”地一阵响后,蚂蚱终于被我妈装进了小盒里,她真的要高兴得上天了,恨不得立马到小伙伴面前夸大其词。
“哩哩啦啦”一阵热闹,小伙伴们聚在一起分享自己的“战利品”,有些抓到的多但小,有些抓到的大却少,没有一个抓的有我妈抓的这么大,这么肥,一只顶上别人五只。“哼,我和你们讲,待会儿,我也要风风光光地赢你们一会!”小姑娘昂头挺胸,信心十足,堵定了她会赢。那待会儿她们要进行的是什么游戏?那就是农村小孩必备的一个技能——斗“土狗”。
大家面对面站好,摆个姿势,将各自的蚂蚱从盒子里抓出来,就可以开始斗了。可是我妈这个胆小鬼不敢用手去抓,只好用棍子扁的一头轻轻地把蚂蚱挑出来。两只蚂蚱对上阵来,“一山不容二蚱”,两只小东西你打我我打你的揪在了一起。“加油加油!”我妈见自家的蚂蚱落了下风,只能干着急,但是很快她的“小宝贝”又站了起来,又是一次激烈的厮打。我妈的蚂蚱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干翻了许多小伙伴的蚂蚱,摘得桂冠。
这便是我妈妈童年的游戏之一——“抓土狗”和“斗土狗”了。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完整,内容丰富,语言生动,立意独到,情感饱满。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