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我回到了阔别两年的家乡——海安。海安素来有“龙舞之乡”的美称。“海安罗汉龙”和“海安苍龙舞”均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妈妈答应带我去看苍龙舞,我兴奋极了。
来了,快来了!到了,快到了!我跳着蹦着,向远处观望。啊,到底什么时候才到?我快等不及了,听着若有若无的锣声,哎,真的要等不及了!就在这时,人群出现了骚动:“来了!来了!他们来了!”我心头一热,连忙又蹦起脚来了,可不是!
演员们头戴小黄帽,身穿黄衣黄裤,脚踏小红鞋,一个个精神饱满、满面春光,可谓是生龙活虎,神气十足啊!道路的两边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听家里老一辈说,苍龙舞取材于民间传说,东海龙王每逢生日,就兴风作浪,百姓苦不堪言,三太子小苍龙一面劝诚他,一面化作白衣书生来到人间,帮助农民排倒灌的海水,最终遭东海龙王的惩罚现为苍龙原型。当地百姓为了感谢小苍龙的恩德,每逢丰收佳节就要用草扎成苍龙,蒙上花布,长2米左右,龙头龙尾各有一柄,让一个人手持龙珠,两个人手执龙身,辗转翻舞,摇头摆尾。
在叮零当啷的锣鼓声中,先是由一颗晶莹剧透的,下面包了红绸子的龙珠飞舞着进场。再是一条条苍龙上下翻飞,伴着民间音乐,踏着戏曲旦角的碎步,走圆场,布阵图,穿花戏逗,情趣盎然。我满脸通红,激动地看着。
“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龙出海!”
“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龙吸水!”
“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龙腾飞!”
“龙腾虎跃!”“龙凤呈祥!”
“哈哈哈哈……”
群龙竞舞,好似飞燕凌空,又如鱼跃碧波,似溪水回流,彩云缭绕……周围的人们笑着,跳着,个个儿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说:“好久没有看见这么热闹的舞龙了!”纷纷拿出手机录像,留下这精彩的一幕。
这是自新冠疫情后的第一个有年味的新年。之前因为新冠,我已经有两年没有回老家了,看到这么热闹的苍龙舞实在难得,一想到以后的每一年春节都能够这么热闹欢乐,我心里乐开了花。在古代,舞龙代表着百姓对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期盼与祈求,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现在,人民生活富足安乐,舞龙成了传统佳节的象征。
愿我心中永远铭记这美好的一刻,最后,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代代相传!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取材真实,语言生动,情感饱满。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