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去年搬到了新的地方,新家的隔壁是一家饭店。听说这家店开了十几年,生意一直很红火,从早到晚,顾客络绎不绝。我一直好奇为什么这样一家小小的店铺能十年如一日地受到欢迎。
我是这家店的常客。虽然这家店的味道十分地道,但价格相比起附近几家小吃店,实在算不上实惠。更让我好奇的是,附近小区的老人却很喜欢光顾这里。难道这家饭店对老人有价格优惠?我观察了许久,发现店里的价格是一视同仁的。
一天,我过来买牛肉面,正好遇见一位老人,他颤巍巍地走过来,说:“来碗素面。”我看见老板娘收了钱后,老板笑吟吟地盛一大碗面,又舀几大块牛肉,说:“周叔,今天牛肉面不好卖,剩的多了,倒了也可惜,给您来一点吧?”老人一脸惊喜,连连道谢,端着面走了。我听到这话,愣得睁大双眼:这家店的牛肉面是招牌菜品,我只见过牛肉卖完的时候,怎么今天竟然卖剩下了?我满腹疑惑地回家去了。
几天后,我跟熟识的王奶奶一起来店里吃早餐,忍不住说起了这件事。“这是常有的事。”王奶奶笑呵呵地说,“店铺老板为人厚道,知道附近哪一家老人无儿无女,哪一家老人生活贫困……十多年来,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为了呵护老人的自尊,老板总是用各种各样的理由多给几块肉。有些老人还把多出来的那几块肉当作第二餐的菜呢。”
“那生活条件好的老人怎么也常来呢?”我又问。
“老板这样厚道,很多老人都喜欢来这儿帮衬帮衬。渐渐地,这儿就成了老朋友喝粥聊天的好地方了。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常来呢?”
王奶奶微笑着,看看周围的老人,神色安然如常。他们悠闲地吃着,聊聊柴米油盐,回忆年轻时的故事,或讲起儿孙的近况。老板一边招待他们,一边插上几句:“是吗,广椒又涨价了?”“考上大学了,好啊,大学生好。”平时寡言木讷的老人,此时健谈不少。这哪是一个小店?分明是亲人欢聚一堂。
我看着个头瘦小的老板、老板娘,环顾四周声如洪钟的老人们,听着四周的欢声笑语,心头涌起了一股暖流。我想,老板这十年如一日的善意,定然给老人们带去了许多温暖,给这一片土地带来了光明,即使这光明或许微弱如烛光,但已然让我明白了何为尊重,何为善良,何为温暖!
善良或如烛光微弱,但星火燎原,光芒不灭!
教师点评:文章取材独到而新颖:面店老板厚道善良,常用一些巧妙、可爱的“小心思”回报、款待、帮助客人。因认真悉心地采撷、挑选、记录了身边小事,小作者这一分享令文章格外独特、出众,惹人注目。文章叙述自然而精巧:老板的“小心思”被自己在吃饭过程中偶然发现,也在场景的描绘、过程的还原以及“我”由疑问到豁然的心理活动变化之中得到了自然而然地呈现,而借助与他人的交谈,老板更多的“小心思”、更多的善意举动在一来一往的对话被一一讲述,故事得到不断的推进,老板的厚道善良也得到了充分的塑造。文章主题深厚而高远:善举虽小,却实实在在地温暖了人心,用“烛火”加以形容实在契合、精当,文章题目的精彩亮眼和文章主旨的深刻独到因而格外触动人心,感人心怀。这篇文章,不失为一篇值得品味、值得借鉴的叙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