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日历一页页被撕下、变薄,返程的车带回归乡的游子,伴随着爆竹的声音,除夕悄悄来临,而最让我难忘的习俗莫过于贴春联和包饺子了!
除夕的清晨,屋外的鞭炮声将睡眼惺忪的我早早叫起。我伸了个懒腰,换好崭新的衣服后就下楼了。楼下爷爷正微躬着身子,手握一支浸满墨水的毛笔,笔走龙蛇挥毫落纸写下一副春联。我帮爷爷把写好的春联小心地吹干墨渍,从厨房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米糊,小心翼翼地均匀抹在春联背面。爷爷帮我扶稳梯子,“有点歪,稍微向左调一下。”我们爷孙二人合作,春联很快就贴好了。
贴完春联,我们就要开始准备包饺子了。白净的面团一会儿被擀成条状,一会儿又被分割成大小均匀的面团。在妈妈的擀面杖下,一个个圆滚滚、薄厚均匀的面皮整齐地码在案板上,掺了香油喷香的饺子馅则放在一旁。我也一起帮忙包饺子,可总是因为加入太多馅料,显得饺子胖乎乎的。一家人一起包饺子,麦穗状的、半圆形的,色香味俱全的饺子很快就出锅了。
天逐渐黑了,外面响起烟花的声音。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起吃着团圆饭还有热腾腾的饺子,幸福极了。吃着吃着我咬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吐出来一看,竟是一枚象征幸运的硬币!顿时,我高兴得手舞足蹈。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它就像是一条纽带,牢牢系紧亲人,将幸福缠绕在每个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