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二年级时,每次放假,我都会到我外公和外婆家去玩, 而在二楼,住着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我不太清楚,只听大家叫他“老李”。我呢,就叫他“老李公公”。每次到外公外婆家,只要一有空,外公就会带我去他家玩。
“老李公公”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他和我外公差不多年纪。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唱锡剧,每一次还没走到门口,就会听到从他家窗户里飘出“啊啊哟哟”的唱戏声,我的外公也很喜欢听戏,所以,他们俩和还有几个年纪相似的人在一起,就会一个人拉二胡,一个人唱,剩下的人听。有时候,有几个人,穿着戏服,摆出姿势,“咿呀咿呀”得唱。看他们那种陶醉于其中的样子,真是其乐无穷啊!可是我却觉得并没有什么好听的。
有一次,我问外公:“外公,唱戏很好玩吗?可我怎么觉得一点也不好听呢?”外公和老李公公听了呵呵的说:“这锡剧是我们老年人的乐趣啊!在我们小的时候,既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电影也难得看一回。各种戏曲倒是很多,我们就在一起学学唱唱,这是我们最大的乐趣了。”“刚才那你们唱的是什么呀?”我又问。外公说:“是《珍珠塔》呀,你可别小看这个戏呀,它可是大有来历的呢!它是发源于我国的常州的艺术瑰宝啊!锡剧最早叫常州滩簧,本来又叫做常锡文戏,现在才叫戏剧的。”“那既然发源于常州的剧种为什么不叫‘常戏’而是要叫锡剧呢?”我又好奇的问。老李公公回答道:“那是因为刚解放时有许多唱锡剧的名角都住在无锡,所以在后来,国家在定名的时候就叫锡剧,但锡剧发源于常州的事实是大家公认的。”“原来是这样呀,我现在终于明白戏剧的来历了。”
后来,我又上网查了资料,发现锡剧果真发源于常州呢,还被定为首届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它。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创作前做了充足的资料收集和观察积累。文章集科普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身,很能吸引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