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那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中国各个地区,无论是大到头发苍白的老爷爷,还是五六岁初出茅庐的小孩子,春节可谓是人尽皆知,过了不少次春节,对于习俗,相信大家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但是你又了解过别人家乡的春节吗?你可能会问,春节不都一样吗?我只想告诉你,那是你不了解,其实不同的地方,春节都有他独具一格的特色,那你有没有兴趣来看看我家乡的春节呢?来吧,来吧,你会不会起感到惊叹的。
在我的家乡,春节开始的时间比较晚,对比老舍先生笔下《北京的春节》已经算得上是很迟了,在腊月二十七才开始,这一天,奶奶一定会火急火燎的拉着我去菜市场采购食材,此时街上车水马龙,菜市场更是人山人海,大家都在为过年做准备,这两天要买菜,一定要去早些、快些,不然你不仅只能看被洗劫一空的摊位,还白跑一趟,我爷爷奶奶每年到这日子时拉我去买菜,都会和颜悦色的跟我说:“我年轻的时候可吃过不少在这买菜的亏。″虽说这两天人多热闹,但到了腊月二十九,三十的时候,想热闹都不行了。
到了二十九号,明天就是腊月三十(大年三十)了,人们纷纷在家里准备明晚的年夜饭,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扫房”,“扫房”,顾名思义就是打扫房子,在即将跨进新的一年之时,大扫除一次,有,着,万象更新,除旧岁之寓意。对了,今天要好好做饭,毕竟年夜饭可是非常重要的,等到了大年三十之夜,家家灯火通明,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饭,其乐融融,每一道菜都有它的寓意,红烧鱼,寓意年年有余、肉圆子,寓意团团圆圆、面条,寓意长命百岁……还有呢,明天只能吃今晚的剩饭,寓意也是年年有余呢。
等到大年初一之后,家家都相互拜年,街上变得冷清,但一到晚上正应了那句话“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鞭炮声不许间断,日夜不绝,一家接一家放,白天人们准备好碟子料(由花生,瓜子,酥糖摆盘而成,是接待客人的礼仪之一)待客人到来,人们就这样使关系越发好起来。
之后到正月十五闹完元宵,年也差不多过完了,老少男女都回归岗位,渐渐恢复了日常的生活,大人该上班上班,小孩该上学上学。年就如一颗糖一般回味无穷,正月十九年才结束。虽说年这天才结束,但实际过完元宵节就结束了,我也早已步入学校,开始新的一学期,街上哪儿都可以看见爆竹纸皮,好一副红火气象,而年也随着它们的消失默默的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逝。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家乡的春节你们都知道了,你们也不能吝啬,是不是啊?我可已经对你们家乡的春节产生了好奇心了呢,要不我们一起分享分享,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传向世界吧!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作者在文中讲述了过年的情景,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