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鹅”里品年味

六年级 叙事 1054字
2023-01-17 21:36:09

春节,是所有传统佳节中最热闹、最浓墨重彩的一个节日。家家户户都准备得满满当当,似乎要把这一年中所有的好景象都在正月里呈现给亲戚朋友看。一家人凑在一起,总要做一些有趣的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小姑婆家包“毛毛鹅”——一种带“尾巴”的汤圆。

走进厨房,只见小姑婆拿出一个小盆,倒上又白又滑的糯米粉,又倒上少许热水,开始揉搓搅拌。她一边倒水一边说:“水不能倒太多,不然成糊糊了。”那掺了水的絮状糯米粉一会儿就被揉成了团,粉团在小姑婆的手中来回翻搓,她的动作是那么顺溜,技术是那样娴熟,转眼间,她手中就出现了一个光滑的面团,像极了一块洁白无瑕的美玉。

重头戏开始了——姑婆就要包“毛毛鹅”了。只见姑婆拿起一个粉剂子,熟练地在手心搓圆、揉捏、打转。灵巧的手指转得那么轻快,那么有节奏,好像是上了发条的机器一般,看得我入了神,姑婆这手艺真是太绝了!一个又深又圆的“肚子”出现了,而后放入豆沙馅,姑婆再用大拇指和食指一捏,一转,一条小小的、细细的短尾巴出来了。一个“毛毛鹅”便出现在姑婆的手上。

我也迫不及待,跃跃欲试。我系上围裙,戴上袖套,活脱脱一个小厨娘的样子。随后我笨手笨脚地拿起粉剂子,学着姑婆的样子先把它搓圆,接着用大拇指嵌入圆中打转。可我的手指全不听使唤,转得那么吃力,那么别扭。在诸多“导师”的指点下,我改用捏了,终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捏了个扁扁的、吹弹即破的“鹅肚子”,不知道这鹅肚子里能不能装下馅儿。我像泄了气的气球一般,又有些生气,往鹅肚子里放了点豆沙馅,收口时怎么都合不上,上头还没闭上,肚子上却开了口,豆沙像馋嘴的小虫似的,一个劲儿地往外钻。结果可想而知,第一个毛毛鹅以失败告终。

我心里很是懊恼,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小姑婆。我想:“这粉剂子在我手里还长脾气了,在小姑婆的手里不是想长便长,想圆便圆吗?太欺负人了。”妈妈鼓励我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没事,再练练。”小姑婆说:“不急,搓鹅肚子时要尽量捏成一个小筒,搓浅一点,收口时慢慢揉,用食指和拇指一起捏。”我虚心接受了小姑婆的建议,再次练起来。果然这次顺手多了,收口时我小心地捏着,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我成功了。表扬声此起彼伏,我心里乐开了花。之后我又包了好几个,样子一个胜过一个呢!

毛毛鹅很快被送进锅中。出锅撒上一些松花粉,入口丝滑、软糯、鲜香,整个房间充满了毛毛鹅的味道,瞬间,我成就感满满。这满屋的香味勾起了一条条馋虫,也勾起了长辈们的美好回忆。带尾巴的汤圆是很多长辈们的童年记忆,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家的温暖。我爱这带尾巴的毛毛鹅,更爱家乡的这抹传统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