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走过一个城市,我都很喜欢参观这座城市的博物馆。行走在这些古朴厚重、精巧夺目的文物之间,我仿佛可以触摸到一段源远流长、延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华传统文化的灿烂成就蕴含其中,令我一次次心生震撼与感动。
一座城市的文物,就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和名片。泱泱中华,万古江河,吴中大地,水润物阜。参观江苏省苏州博物馆,我仿佛叩响了千年姑苏的门环,观赏过一件件玲珑雅巧、精雕细刻的文物,我才深深感受到“文风鼎盛,艺匠天工”。
苏州博物馆之中,让我最为喜爱、赞叹的,还要数宋真珠舍利宝幢。其造型之优美、选材之珍贵、技艺之精巧举世罕见,是千年苏州各种工艺门类的集大成者。但令我念念不忘、数次在苏州博物馆为之流连忘返的,并不只是它的巧夺天工与璀璨夺目。
在了解到这是为了保护文物而将真正宝幢进行一比一还原的复制品后,我对这件“复刻版”文物的制作者们产生了无比的敬意——如此复杂、精巧、高难度的工艺,竟然能够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被完整地传承至今,并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这件事本身,就已经是与文物一样令人赞叹的存在了。
为了将我们民族的工匠精神传之后世,惠泽子孙后代,当代的苏州匠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持与努力。核雕、玉雕、苏绣、木雕、制扇、漆艺,这些工艺让我们为之骄傲。匠人复原了一件件残破的文物,让曾经蒙尘的宝珠重现夺目光芒,让城市历史文脉得以传承。我在这些传承创新中国传统工法技艺的匠人身上,看到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底气。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秦皇汉武待过的土地,千年后他们的子孙后代仍在此处繁衍生息;千百年前创造的文字,历经演变后仍在被我们使用;李白杜甫吟过的千古绝句,仍在晨读少年的口中传颂……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这就是我们的民族自信。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文物属于前人、属于我们,更属于子孙后代。这些中华优秀文明资源,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保护和传承。我们每一次的探访博物馆之旅,都是一次对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的继承之旅;我们每一次对这些承载中华文化和精神的文物的宣传,都能为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人类文明成果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思接千载,鉴往知来。我的博物馆之旅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