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我,认为书法只是田字格里生硬的一笔一划,是千篇一律的横竖撇捺,直到一次书法兴趣活动中,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我惊叹于古人能把字写得如此之美,看似不对称的字却有一种平衡的美感。也正是从那时起我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向往。
书法之于我,是一种文化的美好。方寸之间,绽放的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书法与中华文明的传承从未分开过,从甲骨文、小篆、隶书到楷书、行草,书法代表的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延续中华文化的载体。
书法之于我,是一场时空的对话。“古帖欣赏”是我最喜欢的兴趣活动环节,欣赏字帖时,我似乎也拥有了与古人对话的神奇魔力。看颜真卿的颜体,雄强圆厚,高山仰止,仿佛盛唐的时代之气尽在笔中。看怀素的草书,潇洒奔放,狂纵见筋,给人以天人合一、气韵贯通之感。看宋徽宗的瘦金体,瘦挺爽利,风姿绰约,可见其随性自然、超逸清空之境。透过笔墨我仿佛见到了他们当时书写的情境,这更激发了我练习书法的动力和热情。
书法之于我,是一片热爱的坚持。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曾经做事半小时就做如针扎、躁动不安的我,如今经常在书房里连续练字两个小时。学书法不是一日之功,而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就如东汉大书法家张芝苦练书法,几天写秃一支笔,一个月用掉几锭墨。每天练毕,他都到后院池塘里洗笔洗砚,久而久之池水竟变黑了。
书法大家尚且如此,何况刚起步的我呢?我珍惜每一次书法兴趣活动的机会,老师细心地从最基础的规范字笔画教起,顿笔、运笔、收笔,我惊奇地发现当我以书法的角度要求自己时,最简单的笔画都变得陌生起来,有时需要练习好几页纸,才能写出自觉完美的一笔。这过程确实很单调甚至很枯燥,但当我写出一个满意的字时,那种成就感会盖过所有的乏味。
有人喜欢绘画的绚烂,有人喜欢奔跑的自由,而我独爱书法的宁静,书法俨然成为我多彩的学习生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