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世间沧桑变化、苦辣酸甜,也无论走多远,仍记得回家。
——题记
只有家是唯一值得期待的,只有家才能给我们温暖,只有家才能使我们完整,只有家能让我们感受到快乐。
依稀记得,儿时的每一个春节都是在老宅过的。老宅在辽南的一座小县城里,一家四代人都在这里住着,印象里,每次回去,一大家子人都会在大门前等着。
“回来了啊!”“在家住几天啊?”“又长高了啊!”扑面而来的是热情,是满满的人情味,心中顿时升起归家的喜悦。
推开虚掩的门,热气和年味扑面而来,将寒风逼至门外。上炕,生火,烧水,木柴在锅底里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热气蒸腾,热得人脸颊发红。锅里炖了满满一锅鸡汤,浓香一波接着一波,瞬间弥漫房间。另一个炉子也升起来了,源源不断地散发着热量。地瓜切片,在火炉上烘烤至金黄,散发出阵阵甜香;同时烤上半干的腌鱼,那独有的咸香简直让人欲罢不能。姥爷总要去取些自家酿的米酒来喝,酒不烈,一口下去,却满是家的温暖。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屋外寒风刺骨,天寒欲雪,屋内杯酒言欢,温暖如春。人间一味是烟火气,或许平凡,却令人温暖。老宅中的一幕幕,让萧索冷寂的冬日鲜活起来。
晚饭过后,表哥便拉着我去找二姥爷讲故事。二姥爷是吉林大学的教授,因孙辈没有女孩,对年幼的我倒是极为宠爱,儿时,二姥爷总给我们讲些民间故事,待到我们年龄稍长,便给我们读些名家散文。“围炉向火好勤读”,读到精彩处,我们总要掩上书页,激烈讨论一番。
一炉火,一家人,一生缘,一世情。
炉火还在呼呼地烧着,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不记得究竟聊到了几更天,也不记得谁还在呓语般地说着最后一句话,困意就像窗外的月一样慢慢爬升,渐渐地模糊了意识,混沌了思维。这样的日子过不了多久,农历新年就来了。
蒸年糕,包饺子,大扫除,剪窗花,换新衣,放鞭炮……大人小孩都在忙碌,满口都是吉祥话,一句句“恭喜恭喜”中满怀希望与幸福,温暖了那些个寒冷难耐的冬天。多少年过去,老宅早已荒芜,二姥爷在吉林定居下来,表哥也去了南方读书。
唯一不变的,是年关时的问候。
近日里总爱读些怀旧的文章,看到不少作家回忆冬日里的炉火,感慨万千。冬日的炉火,可不仅是他们的,让人感到温暖的也不仅仅是炉火,还有家人热情的呼唤,姥爷米酒的醇香,家人之间有一搭没一搭的家长里短……
我希望能永远这样永不磨灭,一家人聚在一起是多么的开心。
这些美好的回忆可能会因人而异,唯一相同的是对家温暖的记忆,和对人世间一切美好的憧憬,并永远像种子一样,一生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