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声声,叫醒了端午的初阳;粽香阵阵,乘坐着清风至远方;龙舟列列,迫不及待来一场激动“龙”心的比赛。端午的风俗多彩多样,唯有那一把有一把平平无奇的“草”让我记忆犹新。
清晨,菜市场伴着熹微晨光起了床,此时此刻早已人山人海。但奇怪的是——无论是以往总挑着一担小菜四处叫卖的老奶奶,还是打着地铺使劲吆喝“茄子,黄瓜嘞”老爷爷,无不挑着或背着一捆比人还高的野草,就连卖肉的铺子上,也摆着一大捆草。放眼望去,菜市场俨然变成了“草市场”!
再一看,不论是腆着肚子,像极了弥勒佛的伯伯;还是踩着高跟,画着精致妆容的年轻阿姨;还是白发如雪,身材矮小的老奶奶,都争先恐后地挤向买着草的地方。我愣在原地,不解地挠挠头——端午节啥时候开始流行“吃草”吗?这菜市场连菜都不卖了,都改卖草了?
回到家,我就好奇地问妈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草啊?”妈妈摆弄着手上那一把长长的草,说道:“说什么呢?端午节时,百草都是药!”接着她就滔滔不绝地给我科普起来:“古时候,人们还把五月初五称为‘浴兰节’,古人在这一天用兰草煮水沐浴,寓意着迎福除毒呢。屈原还写了一首诗‘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我恍然大悟,没想到端午节吃草的习俗比吃粽子,划龙舟更加久远。
妈妈仍旧口若悬河地给我讲着:“这是艾草,可以驱蚊。这是鱼腥草,只要你喉咙痛,喝一点保管好!这是淡竹叶,可以下火。这是……”古人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啊!
妈妈边说着,边用鱼腥草给我们煮了一锅茶水。我看着碗里那飘着细碎草叶的淡黄色茶水,实在难以下咽,只好皱着眉头,小小的抿一口。一股淡淡的清甜在口中荡漾开来,温温的,细细的,轻轻地滋润着我的喉咙。这茶水,比龙井更清甜,比汽水更柔和,沁人心脾,让人神清气爽。我忍不住把碗里的茶水喝得一干二净。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端午在草药的阵阵清香着悄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