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柳絮飘散,草长莺飞,榆钱从冬天的梦里苏醒。
一题记
每到春天榆树便今夜怀着绿包,明天摇身抖出一串串翠色欲流的榆钱,于是榆钱便成了我们那个家乡的小吃。
榆树很高,上树捋榆钱变成了我们这一群小屁孩儿的工作,早上不捋因为树上毛毛虫有很多,中午不捋,因为阳光耀眼很不安全。只有临近傍晚的时候,我们才拿着篮子和儿子到榆树下。
有几个像猴子一般的孩子,攀树抓叶几步就上树了。选一根枝丫很粗的骑上去,一只手提着篮子,一只手握的钩子去更远方的树枝。一把榆钱撸到手,放在鼻尖下闻一闻,然后大把大把扔到篮子里。每当篮子快要满的时候,总有几个嘴馋的会偷吃几片,这把树下的孩子馋的口水直落三千尺。于是他们便一起叫:“快点,上面吃榆钱的,弄几片下来,别光顾着你一个人,还有我们大家呢。”这时候树上的孩子就说:“ 有本事你们上来呀,你自己上来弄,就有吃的了。”
这时候大家都生气的望着他,他不开玩笑了,于是便丢了几枝树丫下去。于是树下便一团骚乱连枝带叶塞进嘴里,那榆钱刚进口便有一种清香沁出,沁人心脾……
北方有句农谚:二月清明早,榆钱吃个饱。每逢清明节时,大小树上结的榆钱都串成一串串的,一枝枝就像谷穗圆鼓鼓,又像翡翠似的辫子。春风微吹,满天满地飘清香。
想象着榆钱做的面条,榆钱熬的稀饭……
我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