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高高挂起,船儿渐行渐远,家乡悄悄告别。
——题记
隔壁家的李姐姐是个热心肠的人,待人温和,也时常帮着干干活,村里人都很喜欢她,只是她啊,有事总憋着不说,就怕人担心。
李姐姐也是个爱读书的,虽然没几个人知道,但总是能在半夜看见她坐在门槛上,借着屋檐上两个红彤彤的灯笼看书,那微弱的光能看清些什么啊,后来村里人知道了,晚上的时候灯笼也不熄了,有的还点了几根蜡烛,村里人都说这孩子啊,太实诚了,能帮就帮吧。李姐姐问起来的时候,村里人就找一堆借口搪塞过去,李姐姐也没多问,但打心眼里的欣喜藏不住。
后来李姐姐小升初,村里没有中学,李姐姐也是个普通家庭,这书大概也是上不了了。
那几天,李姐姐干活总是心不在焉的,别人问吧,又说没事,村里人也担心着,就几个人去问了李姐姐的父母,李姐姐的母亲也是个温柔心细的人,就叹了叹气说“这不阿李要上初中了,你看这我也没几个本事,家里也……我也问过这孩子,她就说没事,大不了不上了,我也以为这孩子不爱读书,这么着,就给忘了,哎。”
村里人都愁啊,想着怎么办好,“要不我们筹几个钱看看?”李姐姐的父母都连连拒绝,“别说我们了,这阿李也不肯收的。”大伙商量了好久,愣是没法子,后来去找了村长,村长说“好办啊,我那几个孩子以前也是村里人送去上学的,现在大伙有事,肯定得帮啊!我那有点关系,我去联系联系,让阿李好好读书,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村里人了解了此事,李姐姐的父母感动得不行,一个劲地道谢,回家后啊李姐姐便知道了这件事,心里欣喜地直哭,然后又跑去给人道谢,村里人也开心,就说等着李姐姐有出息了回来记得请吃饭啊,李姐姐止不住地点头应好。
于是,在十几盏灯笼下,李姐姐读书读得更晚了。
到时候了,一个深夜,河上有只船划着到了岸,李姐姐上了船,村里人都举着灯笼出来送,最后船远了,夜色也更深了,可就是没有村里人愿意去睡,说怕阿李看不清故乡。
从那时起,村里的灯笼彻夜不息。
阿李回来时能看得清故乡吧。那灯笼挂得挺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