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人

六年级 叙事 1048字
2022-04-09 17:27:04

有这样一个人,把时间研磨成粉,糅入各式的香料,再将其制成饼状,撒落人间。这样的岁月,在绿锈铜炉中慢慢燃烧,飘散出迷人的香味。

这个人,就是我的邻居老蒋,一位制香师。

初次邂逅时,老蒋正在他的制香室工作,他围了一条白围兜。斑白的头发上扣了一条发箍,当时的他正在用一条花岗石制作的木桕一下一下的接着捶打着花岗石小碗中的一些糊状物。我轻手轻脚的走过去。简单的打个问候便不再说话,我对老蒋从事的事业是非常好奇的,于是便坐在一旁的藤椅上看着。

老蒋将石桕锤了最后一下,然后用小木勺刮去石棒末端沾着的少些残余。将石碗放在一边,他像是对我在讲解般,道:“茱萸,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喜阴凉。”接着便又旋身面向一旁有着数十个小抽屉的木柜,仔细的看了看,拉开一个抽屉。从中用铁杓挖了一勺片状的东西,又从桌上提起杆秤,倒入香料,眯着眼对着秤数调浮杆,前后共调了七次才找准克数。老蒋小心的将香料用小刀切成数段,又切成若干小丁。最后倒入石碗,重新研磨起来。“咚,咚,咚”,在石桕规律的撞击下,香料的味道逐渐散发出来,虽苦涩,却又清香。“黄芪,性温热,与茱萸互补阴阳之气……”老蒋用石桕将黄芪片使劲的碾了数下,好使其汁液渗入茱萸糊中。“小孩,天不早了,回去吧。”老蒋忽然说,我下意识的扭头往窗外看,一片火烧云已经铺满了天际。而我来时还是正午呢!我与他匆忙告别,离别之际不禁想:“这老蒋多少有些糊涂,一块香饼做上几一月,不知费多少心力。又没人愿意出高价买,干什么费这心思?”

后来我也经常到老蒋家去,每每看见他,他都是在研磨什么。或是在调拌什么,总之没停过制香。多次的来往下,彼此熟了,话也逐渐多了起来。例如老蒋有一次在搅拌雄黄粉和黄术枝时,就曾对我说:“制香,从李唐时期就有所记载了,从罗马,印度运来的各种香料,不仅是用于食饭中的调味了。有人将草药石末在调研在一起压制成圆饼。或制成以飞禽走兽状,以香炉中点火徐徐的烧,用来熏香屋室。也有将制香法应用至美颜者,古时妇女们用于搽脸的香粉就与香料有关。”他们慢条斯理的说。

一个多月过去后,有一天我仍如常日一样来拜访老蒋,一推门却不见其人,唯有一个紫红香炉飘出一缕缕袅袅香烟。一时间香雾弥漫,颇有云蒸霞蔚之感。我仿佛置身在崇山古亭,脚下如踩着轻雾般轻飘飘的没有着落。复杂的香味带着许些清凉劲使人舒心,老蒋从一个木柜后转身走到一脸陶醉的我面前。呵呵笑道:“这是宋代御香师发明的‘亭松曲’,意在清新隽永,给人以闲逸之感。”他顿了顿,又说:“这个香饼可以烧八小时。”“八小时?”我惊的大叫“你可是做了快80天~!老蒋摇头:“制香,不求其永恒,但求其给人以珍惜之美。从第一日的锤打到最后一日的压制,无不是需专心对待,时间不重要,唯有片刻的美才是值得纪念的。”我听了,震在原地,心中也也俨然升起了一股香气,洗涤了心灵。

有这样一个人,他将自己的岁月研入了香饼。用文火熬烧之,虽苦犹香。

这样的人就是,美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