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对家的记忆中,最难以忘怀的就是每年新春临近,家家户户热火朝天地做果条、煮油茶的情景。
每逢过节,油茶和果条是瑶族人民不可少的食品,这不,年关临近,我们家也开始忙碌起来啦。
妈妈在糯米粉里打入一个鸡蛋加水做成面胚,然后准备了一大锅的芝麻。只见她麻溜地掐一点面团来搓成长条状,让它们在洒满芝麻的簸箕中打几个滚儿,直到浑身上下裹满芝麻方可罢休。
在揉面的时候油锅早就准备好了,等果条做好,油也烧得起了泡,就可以放进油锅炸了。果条像一群群游泳健将在油锅中起起伏伏,并发出"滋滋"的欢笑声,那调皮的香味更是往油锅里钻。我围着油锅转呀转,伸长脖子不时往油锅里望上一眼。等待的时光是难捱的,慢得仿佛停滞了一般。我急切地问妈妈:“好了吗?好了吗?可以捞出来了吗?”妈妈看了看油锅,再看看心急的我,露出了笑容:“还没呢,再等等。”等了大概一个世纪那么长,第一锅在我的翘首企盼中终于出来了,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根,哇!又酥又脆,唇齿留香。
做完果条又开始煮油茶了,妈妈驾轻就熟地先将茶叶、花生、蒜、姜片准备好,把它们洗净,放到锅中,加一大锅水煮沸。十多分钟后关火,过滤茶渣。把滤过后的茶盛到碗里,一碗土黄色、微苦的油茶就做好了。
妈妈将做好的油茶和果条端到餐桌上,其他人闻着味都过来了,大家围在桌边,一边喝着香醇的油茶,品着酥脆的果条,一边说说笑笑。这一年里,大人们在他乡遭受的挫折与委屈,在父母絮絮叨叨的宽慰中,在儿女清清朗朗的欢笑中,在亲情轻轻柔柔的鼓励中坦然释怀,烟消云散。大人们的烦心事我是体会不到,我只管把碗里的油茶往嘴里送,结果烫到了舌头,我赶忙咽下去,那顺滑的口感,浓郁的茶香,变成幸福快乐,源源不断地向我涌来,让人感到心满意足。
那果条、那油茶,凝聚着家的温馨,是新年的味道,是丰收的味道,是勤劳的味道……
教师点评:这篇作文描述了家乡瑶族人民的新春风俗,以煮油茶和炸果条为例,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家人们忙碌的场景和热烈的氛围。语言流畅,字里行间透出作者对家乡和家人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但是作文中存在一些语言表述不够精准和得体的问题,例如“阻捱”为错别字,应为“难捱”。此外,作者可以适当加入对家乡风俗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介绍,以便更好地展示这一习俗的独特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