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条小路,我每天都要经过。从家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家,如此往返。他不是宽阔的柏油马路,也不是古老的青石板路,而是一条再普通不过的土马路。他陪伴了我六年的时光,见证了我童年成长的喜怒哀乐。
一年级时,妈妈接送我上下学。那时我还是一个四处张望的小朋友,路上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每每这时,我都会握着妈妈的温暖又柔软的手,蹦蹦跳跳的诉说着今天在学校的见闻。妈妈总是笑盈盈地看着我,并嘱咐我注意脚下。这时小路上充满着欢声笑语。
不知从何时开始,妈妈的手已经不在于我相握,我开始独自上下学,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心事:“哎!今天的语文考试,我真的是太粗心了,连基本的看拼音写词语都丢了分,回家可怎么向爸妈交代呀?”“今天英语课上,我发言很积极,老师的表扬让我有了信心。”“今天的数学公开课,我和同桌的假设猜想获得了满堂彩哦,真开心。”……现在的我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路上我不在蹦跳着前行,身高的增长让我的步伐变得更加坚定有力。小路见证了我儿时的心事。
如今,熟悉的小路把我送进了毕业班——六年级。我现在手中握着的不是妈妈日渐粗糙苍老的手,而是一串小小的家门钥匙;我心里纠结的已不再是课堂上的小疏忽,而是回家该怎样安排学校作业和课外辅导的时间:怎样抽出一小时到时间来练琴?书法的作品大概需要几天能完成?路上的思考会让我回家后不再匆忙和急躁,耳边也少了妈妈的唠叨和督促,自己也变得有责任和担当。每天回到静悄悄的家中,坐在书桌前有条不絮地写着作业,这种情景,我早已习惯。小路见证了我的自律和担当。
从一年级的有人陪,有人送,有人等;到四年级的无人陪,无人送,有人等;再到六年级的“三无”状态,只有熟悉的小路一直在陪伴着我。路旁的丛丛花草枝头上的一只只小鸟,身旁的一座座居民楼,它们都在孤独时陪伴着我,并见证了我一步又一步的成长。熟悉的小路,以及周边的一切都是我舍不掉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