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中关这个偏僻县城的班车,一天只有两三趟,错过了,就得在车站消磨半日。所以,为见中关风景,我背起行囊,清晨就出发。
汽车从最繁华的市中心开出去,与早上六点奔忙的行人擦肩而过,早点的香飘进车里,车子载着香气驶向远方的目的地。出了市中心,汽车驶上高速。此时高速路上远无高峰期的拥堵。大巴载着半车人急驰。阳光把云影变化悉数映在澄净的滇池上,后方的西山垂下阴影遮罩高架桥天空既在我们的头顶,又在我们的脚下。
经过三个小时的车程,上午九点,我终于到了中关这个小小的县城。崭新的大巴在这个小地方显得格格不入,进城后便匆忙藏进新建的汽车站。汽车站的旁边是当地最热闹的集市。小县城的热闹是怎样的?人推搡着人,空气中飘着汗臭,耳畔是嘈杂的吆喝声和三轮车大喇叭响亮的鸣笛声…这与我想象的美丽县城完全不一样。好不容易拨开人流挤进一家灯光昏暗的早餐店,我和年近七旬的店主要了一碗朴实无华的葱油面。那面被老人颤悠悠地端上桌,碗的边沿还缺了几道口子,但味道不知怎的,是比市里生意红火的店更具一番风味。
一碗面下肚,我再回到阳光下细细打量这集市、这人群他们竟然变得热情可爱起来!此刻,借着一碗面,我定然已经融入了这儿,不然为何我看人指缝里的泥巴、脖颈上挂着的汗珠、摘下来扇风的草帽会生出亲切来?小县城的人为赶早集,风尘仆仆地蹬着装满新鲜蔬菜的三轮车来到集市,虽然免不了喧哗,但也看得见勤劳纯朴的一举一动中的美好和浪漫。
我决心往更偏处去,于是搭车进山。上车时分明听到面包车发动时零件不堪重负的“嘎吱”抗拒,但在开到山路时却变得放荡不羁起来,豪迈洒脱得和之前判若两车。这车就像大海上大风大浪中的一叶扁舟,偏偏这舟还要乘风破浪。人在车里上下翻腾,被颠得七荤八素。有了这段抢头戏,原计划的游山反而无甚新趣了。
一路旅程漫长,有艰难,也有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