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

六年级 叙事 962字
2021-07-10 15:16:03

在火燃起的一片烟雾缭绕之中,白色的纸钱带着一点火星,向着天上翻飞去,直至燃烧成一堆灰烬,洒落成人间烟火。

又到了一年清明节。

记忆里,小时候的清明节似乎没有那“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哀愁,总是充斥着“春眠不觉晓”的快乐。我的老家在农村,年年清明,都从城市的喧嚣里解脱出来,一头钻进农村的乡土怀抱之中,见许久未见的人,看从不重样的风景。

祭祖,对于年岁还小的我和弟弟来说,就是郊外踏青的别称。烧纸钱,就是可以用来比赛的游戏——比谁烧得多,比谁烧得旺。苍穹之下,原野之间,两个小孩子拿着认真挑来的树枝打得火热,旁边是两个还未燃尽的火堆。一阵春风吹过,卷起灰烬纷纷扬扬,散落天涯。

再长大些,明白了清明的意义。懵懵懂懂的开始在烧纸钱的时候祝福祖上能在底下过得好好的。可是那些太爷爷太奶奶离我太过遥远,好不容易积攒起的哀思,转头就被乡间的春色撩拨得不知今夕何夕。

正值长个子的年纪,个子要长很多,问题也有很多。什么“这个世界真的有鬼吗?”“如果祖宗投胎了还能收到纸钱吗?”诸如此类,奶奶听了,也总是笑着呵斥:“小孩子家家的,你懂撒子嘛!”我也不恼,就自己琢磨一路。回到家,爷爷炖好的鸡汤香气四溢,勾得人口水直流,早将那些杂七杂八的念头抛之脑后。

可惜假期过后,学校总是得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清明的作文,这时候才能体会到“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滋味。总是假装自己很悲痛,纪念先祖,纪念英烈,小小年纪就开始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语文老师很可爱,总指着我们的作文,笑我们写了一堆假大空的废话,笑我们写的心里话都是来自心脏而不是心灵。她说的是实话,小小年纪,天天为了点小事就能开心得上窜下跳,哪懂什么家国哀思,不过是照葫芦画瓢,假装自己很厉害的样子。

后来,爷爷走了,我长大了。看着昨天的我们渐渐走远,看着熟悉的面孔渐渐模糊,才终于开始明白什么是失去,什么是清明。原来长大了,就是无数个失去与获得,失去的无法挽留,获得的无法抓住。而所谓清明祭祖,从不是为了逝去的人过好,而是让活着的人有个念想寄托,总觉得靠着这样的活动便可以赎下一点罪,不至于让心上背负着那么沉重的离愁。

人总是标榜自己是群居动物,可又不可避免的承认人是孤独的。只有自己才不是自己世界里的过客,而其他人或匆匆忙忙或念念不舍的来了,又走了。徒留下一个人在他们带来的人间烟火中欢笑打闹,暗自感伤。

可是依然不觉得因为知道要失去就要从不接受。毕竟只有接受了,才明白人间烟火;毕竟只有经历了,才会更觉得刻骨铭心。没有经历过热闹的欢笑,又哪能理解离别的哀伤。连开始都没有勇气,才是最悲哀的。

又是一年清明节。

愿你能掬一捧人间烟火,不害怕伤愁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