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虽然家乡的人没有苏轼这样豁达乐观不食肉,但竹是肯定会有的。
在外婆家屋后,是成片的山,山上杂草丛生,却少不了一根根的翠竹。有的饱经沧桑,有的风华正茂,有的还未长成。各种各样,奇形怪状,虽四季常青,但也有落叶,有花谢。
后山无人打扫,落叶飘下,就那么一层层的叠堆着,堆得厚了,人走过,风一吹,落叶立即刷刷飞起,形成一团,忽上忽下,煞是好看,如同一群枯叶蝶,飞向远方。
竹子开花,也是很难遇到的,除非你的嗅觉够灵敏,眼睛够尖锐,才能发现那隐匿在绿叶丛中的白色小花。但是如果你发现竹子开花了,那么就意味着它的一生走到了尽头。 竹林中还住着许多动物,当你在林中走过时,也许会有松鼠从你的头上越过,也许会有小蛇从你的脚边游走。
记得儿时,很喜欢和伙伴们一起去竹林里游荡。那时竹林边有个池塘,塘里养着鹅和鸭,池塘旁有个引水渠,有一人多高,一人多宽。晴天,水渠里是干的,无水,竟想不到那里也长出了竹子,两根并排着长着。于是我们几个小屁孩光着脚丫,从水渠边上一伸手,就能抱住那两根竹,哧溜一声,就梭下去了。我们几个排成队,一个接一个的来,反复的玩着,不知疲倦。有时,池塘边的鸭子也会一摇一摆的走过来,看我们一眼,嘎嘎的叫两声,就走回笼里去了。这时我们也知道,天快黑了,该回家吃饭了。每当我们屁颠屁颠跑回去的时候,总会有个调皮鬼叫一声:“哎呀!你娃子裤子破了!”然后是一阵哈哈大笑,那个破裤子的人就一边笑,一边先跑回家去找奶奶了。日子久了,那两根竹子本来浑身长毛,也被我们玩得光溜溜的了。现在已多年不见它们,真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在往竹林中走,可以看见一块空地,有一束难得的阳光照在那里,地上摆放了两块大石头,不知是人为,还是自成。年幼时身短,夏日便爱躺在那青石上,闭上眼睛,听风过,听林响,入梦。再长大一点,就半躺在那儿,两脚耷拉在地上,看鸟过,看叶落,不睡。后来就没有后来了,因为那时,我已经不在故乡了。
现在我生活到了一个镇上,很少再见到竹林,虽然镇上有一座山,山上有成片的树林,有风吹,有鸟飞,有叶落,但却找不回原来的那份情趣了。也许只有在竹林中才有吧。
现在我已阔别家乡七年之久,离开竹林七年之久,我是多么想念故乡,想念故乡的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