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花”落去

六年级 叙事 700字
2021-06-14 07:55:07

快到年关了,街上到处张灯结彩,商店里人头攒动,一片喜庆,但总让人感觉年味没有以前浓:家人团聚在饭店了,发红包用手机了,烟花爆竹被禁了……

是的,属于老一辈人的“年俗”正渐渐远离我们,远离现代人的生活。那些“传统”之花正走向凋零,只留下无可奈何的感慨,就如那朵花的凋零——春联。

爷爷虽出生农家,但写了一手好字。以往临近春节,那是他最忙的时候,乡里乡亲都挤着来讨要爷爷亲手写的对联,贴在自家门上,讨个好彩头。

当冬日的暖阳洒进小院,爷爷便会摆出小方桌,置放在厅堂中央,铺平大小不均的红纸,开始挥毫泼墨。只见爷爷拿起了毛笔,挥袖、蘸墨、提笔、收锋……一幅对联完工,对联上赫然写着刚劲有力的几个字:欢天喜地度佳节 ,张灯结彩迎新春 。横批:家庭幸福。

爷爷告诉我,对联讲究对仗工整,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春节的对联必须是德高望重的人才有资格书写,贴上春联也是中国人春节必做的事情。而且贴春联有规矩,上联应该贴在右边,下联则贴在左边,横批是从右读到左。

我稚气地问:“爷爷,彩色的纸多好看,为什么不用彩色的纸呢?”“中国人讲究吉祥,讲究喜庆,自然就选择红纸。”

我把爷爷写好的对联一条条地摊在八仙桌上,晾干后,阳光下对联底色的金色花朵特别耀眼。 我再将一套套的上下对联和横批卷成圆筒,用红绳绑好,做上记号。

不过,今儿爷爷忙活一上午,写好的春联没送出去几幅。“哎,写春联贴春联,那是我们祖宗来留下的传统,现在也只有农村才流行这个了,城里都没人贴春联。而且很多人图方便,直接买印刷的,看样子,我也该收山了。”爷爷叹息道。

微风拂来,满院飘来墨香,那带有温度和情感的春联,包括春联纸上那金色的花朵,躺在地上孤独地等待,等待着人们的眷顾。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信息传递更迅速,外来文化必定给整个社会带来文化的多元,传统文化自然会受到冷落,这多少有些无奈。

我们阻挡不住,那些像春联一样的传统文化,如花儿般凋零,但它留给我们的依然是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