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研究学习的简称,就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三,我们进行了一场研学游记。
根据老师与导游的指导,我们先后来到了六尺巷,桐城文庙,和桐城文化博物馆,它们可是鼎鼎有名的,在桐城市,只要外地人一提起这些地名,我们桐城人总是引以为荣,他们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啊!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介绍吧!
首先介绍文庙,它是为了祭祀孔子而创作的,在大成殿孔子的头顶上方,分别挂着三个匾,都是皇帝写的,三位皇帝亲自提笔为孔子画匾,可见孔子有多么高的威望啊!孔子做人以“仁”为本 ,他的心被“仁”字牵绕住,避免走上邪路,孔子也是儒家派代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是他教书育人的基本原则,他所教出的学生全是优秀学生,他的学生们将知识传授给下一代,下一代又传给下一代,以此类推,知识的烛火永不熄灭,正所谓“桃李满天下”。
后来,我们迈着短慢的步伐,走向了六尺巷,这六尺巷,我知道,爸爸和我说过,但导游讲的娓娓动听, 我便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地听着,导游不紧不慢的讲着:“同学们,知道六尺巷的由来吗?一只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让人铭记终身的故事,从前张家与吴家是邻居,中间隔着张家的一块地,有一次吴家要扩建房子,便占用了张家的三尺地,张家听说了,那叫一个气,立刻传信给当朝宰相张英,张英听后也回了一封家书,这就是之前读过的千古名句,大家常用它歌颂大度,礼让的人,这是中华传统美德。收到张英的信后张家便让地三尺,吴家听闻后,被张家这种礼让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也效仿张家那样,让墙三尺,从此张家与吴家礼善往来,友善相处,这段友谊让后人歌颂至今。”我听后深有感触,原来是这样,爸爸之前只与我说了大概,现在全明白了。
我们步行去桐城文化博物馆,那里真是博大精深,我们紧紧跟随导游的脚步,听她介绍那里的伟人们,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方苞,刘大魁,姚鼐,他们是师徒关系,也是文学家,一个个聪明绝顶,让我赞叹不已,他们的书房朴素高雅,古色古香,让我感觉到了他们刻在骨子里的坚毅,我觉得姚鼐很厉害,因为我也姓姚,姚家出了个文人,让我们后辈都争光,我发誓,我以后也要像姚鼐一样,做个文学家,为祖先,为我自己发扬光大。
所有景点参观完毕,可脑海中还是刚才的画面,这次研学旅行让我受益颇深,我喜欢这次旅行,让我增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