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习俗—端午节

六年级 叙事 720字
2021-03-08 21:59:24

“五月五,是端阳;龙船双双闹长江;两边坐着划船手;中间坐着打鼓郎;咚咚锵,咚咚锵,剥个粽子蘸白糖。”稚嫩童声所诵的童谣在耳边回荡,农历五月初五到了人们心里,软糯清凉的粽子也到了人们嘴里。

在端午节,家乡的孩童们常常佩戴五彩绳,五彩绳是由黑、白、红、黄、青五股细线,经过编织组成的小细绳子,端午节一定是要给小孩子带的。五彩绳的佩戴时间是有讲究的,家乡是五月初一佩戴,端午节那天把五色线扔到河里冲走,寓意把疾病冲走,身体健康不生病。

而且端午这天大早就要去采摘艾草。采摘后的艾草要别在双耳上,再别入门框或床边。而且艾是一种多年生菊科草本类植物,白艾入中药,性温、味苦,可祛寒湿、暖子宫。燃干艾可以驱蚊蝇。含挥发性芳香油,有提神、通窍、杀菌的功效。且按照传说,艾草是可辟邪的。

在配完五彩绳和艾草之后,由于家乡在北方的缘故,大家不常常见到过划龙舟,不过在家乡靠湖边的城市里,也能看见龙舟的身影,这是端午节的一大重要习俗,而且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赛龙舟还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英国,越南等地。

当然,端午节最重要的就是吃粽子,大家都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纪念,但是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其实有这么个传说,说是公元前278年,在农历的五月初五,秦国大将白起,率兵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后。我国一代爱国诗人屈原得知消息后,悲愤交加,写下绝笔作之作《怀沙》,然后带着对国家的怀念和悲痛,自投汨罗江以身殉国。后世同样忠诚爱国的百姓,缅怀爱国诗人屈原,为了不让水里的鱼虾吃掉他的身体,于是纷纷把糯米、咸蛋、肉类等各种食材抛入江中。后来随着一日日的演变,终将食材混合在一起,成了现在人们所见的粽子,在南方的粽子大抵都是肉粽,而北方家乡的粽子中大多都是甜粽,以糯米与红枣相碰撞,激起的香味,使得人味蕾一颤。且家乡的粽子均为三角形,小巧玲珑,让人好不喜欢。

这便是我家乡端午节的习俗,我爱我的家乡,也爱家乡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