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董馄饨店

六年级 叙事 906字
2020-03-05 17:17:32

老董馄饨店,是我家乡一个小巷子口上的一家较有名气的馄饨店,也是我童年的一艘回忆港湾。

小巷子上只有那一家馄饨店, 其余的是米粉店和包子铺,还有一些土味菜馆,所以说生意还算是不错。老董家的馄饨说不上好吃,也不算是难吃。但却离我们家很近,所以小时候我经常去老董馄饨店吃馄饨。

那时候我还刚刚上小学,每天早上必经过这家老董馄饨店,并吃上一顿美美的馄饨,才高高兴兴的去上学。老董馄饨店并不算多豪华,但却很质朴。不像我现在去吃的那些馄饨店几乎没有一家像老董这样的馄饨店。他们刚租的时候,地板上并没有铺地砖,门面也是又旧又破,一切听上去很不堪,但后来被老董装修了一下,才像个样。

墙壁原本是黑溜溜的,后来老董又重新粉了一遍,门面里那些破的地方也都被老董补了起来。后来据了解,老董夫妇俩其实是善良、勤劳而又十分贫穷的农民,才迫于生计来到城里生存。好算他们没有白来,住在小巷子里的人 常常来他们的店里吃馄饨,这样也算保到了生计。老两口不仅勤劳节俭,甚至碰到陌生人急需钱时,他们还会主动把自己几年来好不容易存的钱给他先救急。还告诉他,钱的事不要紧,慢慢来还就行。

老董负责煲馄饨汤和送馄饨,而老董媳妇呢,则就负责包馄饨和做配料。老董媳妇做馄饨的手法十分娴熟,经她手的馄饨个个都小巧玲珑,如艺术品般。把面皮展开,内放猪肉馅,然后把它小心翼翼地捏起来,因为馄饨皮都很薄,所以也许不经意间,馄饨皮会破掉,馅就会露出来。所以她包馄饨的动作十分地轻快。到后来他们收了一个徒弟名叫阿燕,阿燕也是一个迫于生计到城里来打工的女孩。老董夫妇俩看她可怜,便收了做徒弟。后来自从我长大,就很少来这家馄饨店吃馄饨了。

最后一次来这家馄饨店吃馄饨的时候,老董夫妇俩苦口婆心的跟我说,一定要好好读书。谁曾想竟是最后一次再与他们说话。但今年我去那家馄饨店吃馄饨的时候,做馄饨的已然不是老董夫妇俩了,而是他们的徒弟阿燕。我问阿燕,老董夫妇俩都去哪了?阿燕告诉我:"你这么多天没来了吧?也难怪不知道。师傅他们已经回农村老家了。"我继续问道:"他们老家在哪呢?"阿燕摇了摇头。我吃着这碗馄饨,望着阿燕的背影,仿佛又想到了那个驼背的老爷爷。泪眼婆娑,心里苦涩到:味道还是那个味道,馄饨店的名字依然是那个名字,可人却不是那个人了!

老董爷爷啊,日子匆匆,我已然不是那个上小学的的小学生了。但你们究竟在哪呀?还记得当年所有物品都涨价的时候,唯独你们这家馄饨店的馄饨依然是原价。

教师点评:作者撷取了自己童年里的一段特别的回忆,向我们介绍了一家洋溢着人情味的小店。文章选材独特,叙述流畅,作者以自己与小店结缘的经过为序,带我们认识了店中的人,品尝了店中的味,体会了店中的情。专属于自己的回忆加之小店带来的难忘印象,使得文章生活气息浓郁,感情真挚饱满,正如这家小店一般颇具特色和魅力。来源于生活的选材具有很多特质,真实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而真实能为我们的叙述带来什么,这篇文章就给出了我们很好的答案。不过,文章的结尾还可以做一下修改,现在的结尾有些不像结尾,没有点题,也没有拉长意味。小作者可以将最后一句话的位置做一下调整,用“但你们究竟在哪儿?”这句作为结尾,也可以结合回忆和感受,重新安排一个新的结尾。总体来说很不错,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