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来清风。掬捧,岁月尘封。素手拈花,雅韵袅袅,拂去心头的蒙尘,那些无用的美好,一片解,凝成藏在时光里的骄傲。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稚嫩的我手捧书卷,乖巧恬静地坐在小椅上,栗色的眸中盛满只属于孩童的清澈与美好。手中那本《唐诗三百首》,被翻得起了毛边,我一字一句、瓮声瓮气地吟着,诵着。抬头,睁大眼睛望着璀璨星辰簇拥的那轮明月,如牛乳般温柔的月光倾洒下来,在一草一木间缓缓流淌,细嗅,是长安的味道,是恋乡的味道。一颗种子,悄悄落人幼小心灵的沃土中,抽芽长叶,萌生出无限美好。每逢席间,大人们总要叫我即兴诵诗一首,这是其他孩子不能及的,幼小的心灵便感无限满足与得意,一点一滴,渐行渐远,成为埋在时光深处的骄傲。
后来,看见名家们或潇酒隽逸的行书,或道劲方正的楷书,不禁心生羡幕。没有人教,就自学。点一炉紫香,铺一张宣纸,执一支狼毫,蘸墨,柔软的笔尖流转出柔情万丈。潇洒豪迈的行书。写东坡的词,“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娴静秀美的小楷,写纳兰容右的诗,“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墨色晕染,一纸一笔间的山河, 纵横交错。我写“长亭外,古道边”,母亲偶然推门而人,不作声,看我慢慢施笔,运笔时而似飞鸿飘渺迅疾,时而如高山稳重徐缓。母亲的手轻拂过我的头:“啊,写得很不错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最好的。”我眼中盈满对诗意人生的向往,母亲的一字句,凝成我藏在时光里的小小骄傲,小小欢喜。
上了初中,很少再有机会于翻飞的书页间与老友相见。发了新书后,会情不自禁!翻开目录,骄傲地把书摊给同桌看:“看,我偶像苏轼的诗。瞧,我最喜欢秦观的词我都背过哦。”少年的眉眼间,溢满自得与骄傲。
也许,这些闲情雅致,只不过是闲暇时的无聊消遣,也许它不像数学题,练得多会给我带来高分。是纯粹的喜欢吧,毫无功利性。
拂去书皮上的尘灰,我又翻开旧目的书看。拾起普日的毛笔。素手钻花。” 书卷多情似敌人”,卷帙浩繁,一片一瓣,凝成时光深处的欢喜。那些无用的美好,凝成找撇在时光里的骄傲,凝成我的骨气和勇气,化为我内在的儒雅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