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戏珠!”……课文中的一句话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那么一个制作简单、玩法有趣的竹子小人,在裂缝的桌子上“翩翩起舞”,谁不感兴趣呢?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多么有趣的童谣!使我迫不及待开始搜寻他的历史。虽然没有找到发明竹节人的人是谁、他是怎么发明出这个玩具的,但至少可以知道的是“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着这种课桌(有裂缝的课桌)长大的。”竹节人是范锡林玩耍过的玩具之一,代表着他儿时的美好记忆。做竹节人是一件乐事,斗竹节人更是乐趣无穷。其貌不扬的竹节人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那么多的快乐,也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我的目光转向了阳台上放着的一根枯黄色的竹子。竹子!刚好可以用来做竹节人诶!那根竹子是好几个月前爸爸妈妈出差时带回来的,放了好久一直都不知道拿它来做什么,时间长了都从翠绿的颜色变成枯黄色了,这下终于可以让它重放光彩了。
我把工作都安排好了,爸爸把竹子锯成2段长的,分别做竹节人的两个身体、16节短的就是四肢了。他在走廊里头忙活了好一会儿,结果我这个“设计师”竟忘记要把手臂和腿分成两段,他只能再拿着八节竹子出去对半锯。
妈妈帮忙穿线,毕竟竹节人的线还是不太好穿的。妈妈穿的手法也是神乎其神,一会儿上穿,一会儿下穿,一会儿塞进去,一会儿拔出来。看得我眼都晕了。
我呢就是把各个部位连起来,还根据同学的经验加上了小木珠子。本来还是想给他做一件衣服的。毕竟传统玩具也要加上一些新意。不过我肯定不会像书中所提及的“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但为什么后来又没做呢?
我们一家三口的合力之下,一个能文能武的竹节人诞生在我们手下。我迫不及待地搬出凳子,上面刚好有裂缝,正适合玩竹节人。妈妈比我更期待,在凳子下面扯起了线。但是,“一盆冷水从天而降”,竹节人的线一下子断了!幸好我留线比较长,打了一个结。我也迫不及待地拿起了手机,准备拍一个视频发给爸爸看看。但是在短短的20秒视频的最后,线在一次断了。但现在我已经对他毫无希望了,只能想办法换一根线了。
你说,这个竹节人怎么那么爱断线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