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包

六年级 叙事 513字
2025-03-08 19:47:23

河南位处中原,广汇各地文化,不乏有一些独特的饮食文化,便是端午吃槲包。

吃槲包的习俗在两千多年前便形成,与粽子相同,都是用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还有的说槲包是因上古时期,嫘祖用槲叶养蚕,于是人们认为梅叶可以包裹食物祭祀神灵,才有了包槲包的习俗。

槲包和粽子差不多,制作方法也大差不差。先是采摘槲叶,槲叶多是在山中,采摘的任务虽不是最艰巨,但也不算轻松。采摘好的梯叶需要进行清洗、消毒,清洗不难以理解,用清水洗一下便可以。消毒则需要将清洗好的槲叶放入锅中,加入白水,小火慢煮,进行进一步消毒杀菌,以保证槲叶既新鲜又健康安全。槲叶中自带一股清香,煮过的水自然也不是普通的水。通体都散发着淡淡的、略苦的清香,若是在家中像菩萨玉净瓶赐仙水般在家中挥上一星半点,怕是再破再臭的屋子也会变得典雅芬芳,臭不起来了。煮梅叶的空档也不可闲着,抓紧把黍米,红小豆等食材泡上,等到它们微微发肿,就能用了。

包懈包并不难,像叠被子一样,无非就是窝个口,把米和红豆等食材包进去,一扎,一煮槲包就做好了。做好的槲包香甜软糯,柔润爽口,十分美味。

槲包的文化世代传承,寓意着对民族文化以及家族的热爱,至使它经久不衰。

槲包,一种诞生于深山的美食,蕴含着浓浓的民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