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飘十里

六年级 叙事 692字
2024-06-23 19:08:29

我还欠着粽子一篇文章,

五年前,我第一次吃到粽子,微风拂过,打破了盛满回忆的夕阳瓶,洒满了天边。

当我第一次听到粽子的时候,我一脸问号,过了两天奶奶就说要做粽子。我当时高兴坏了,像发疯一样问奶奶怎么做,不停地帮奶奶买材料。

把猪肉、糯米、鹌鹑蛋、香菇放入粽叶中,裹起来,再用一根细长的白料绑住,看里面丰富的材料,就足够让人垂涎欲滴,嗅一嗅那香气就可以被迷得走不动道路。

把粽子放入锅中,扔些木柴生火。奶奶搬来小木凳,拿着大蒲扇在下面不停扇着。我蹲在炉子边皱着眉。阳光透过云雾,一缕一缕照向地面,照在奶奶的脸上。我嘴不停吧嗒:粽子,粽子你快点好!我一边念着,一边在旁边拍手。

粽子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我咽了口水,看着那口锅,恨不得立刻吞下去。

我让鼻子工作着,绕了几圈炉子边,那奇异的香气牵引着我,从极淡到淡淡,从淡淡到微浓,从微浓到极浓。那香味仿佛有层次感,使得我意乱情迷地攀越着这“香阶”,似乎我怎么飘了起来。

嗅了这香气我更是如坐针毡,时而咽口水,时而跺脚:怎么还没好!不时就在旁边走走,手也无处安放不停揉搓着,火越烧越旺,照在奶奶刻满皱纹的脸颊上。火越旺,周围越热,我额头冒出了豆大的汗珠我更是焦急,进进出出家门,手不停拍打着,口不停大喘。

奶奶看出了我的焦急便拍了拍我的肩:“这一锅有十二个,等出锅了,你想吃几个就吃几个,而且马上出锅了。”

听了奶奶的话,我心里那团火渐渐平息了。坐在炉边,柴火时不时发出噼噼的声响,与滚动的声音。出锅后,我吃了两三个,我肚子已经鼓得像个皮球,桌上我最爱吃的零食也恨不得躲开它。

端午的粽香飘散四周,奶奶家的粽子与外面的粽子相比,奶奶的更好,仿佛多了一份温情。

教师点评:“欠了粽子一篇文章”是什么意思?怀揣着这样的疑问,读者成功被勾起阅读兴趣,从而跟着小作者走进了五年前的回忆,开篇颇有新意。而在回忆第一次吃到粽子时的场景时,小作者将重点放在等待粽子煮熟这一过程,将这期间“我”迫不及待的心理活灵活现地描绘了出来,“我”被粽香勾得“飘了起来”的画面更是将“我”垂涎欲滴的形象刻画得十分生动。不过文章的中心立意比较浅,重点仅仅围绕“粽香飘十里”的字面意思来进行展开,而解读这一题目,“粽香”,是写作对象,“香飘十里”是最终的目的,但这“香”若是只局限于嗅觉上的香味,怎能比得上心灵上的“香”、情感上的“香”来得深入、透彻、动人呢,其实小作者在结尾也意识到了“奶奶家的粽子比外面的多了一份温情”,不妨就从这一角度来发散。多多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