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铃响后,班主任来了,他没有带书,站在讲台上半天没出声。同学们都诧异的看着他。
老师扫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三个问题。”接着,他问道:“世界上第一的高峰是哪个?”
大家哄堂大笑,齐声回答:“珠穆朗玛峰!”
老师接着问:“第二高峰呢?”这下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了。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老师顿了顿,提出第二个问题:“有人想烧壶开水,可等他生好火时才发现火柴不够,他该怎么办?”
同学们议论纷纷,意思是赶紧找柴火。
老师不置可否,问道:“为什么不把茶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
同学们一听,这样去思考,言之有理,佩服。
接下来,老师又提出了三个问题:“古代有一个人,想学好一门立身的本领,他曾反复比较,决心去学屠龙之枝。他去拜了名师,日夜苦练。大家说,他后来怎样呢?”
同学们兴致勃勃,说他肯定能成英雄、明星,爱世人尊崇。
老师越听,头摇得越快,说:“这个人定会困潦倒一生,因为世上没有龙。”
经过老师的循循善诱,大家终于明白,原来这节课老师要告诉自己的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那就是做人要力求出色,勇争第一,这样别人才会发现你、记住你;做事要敢于创新,方法灵活,千万不可墨守成规;做学问要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效益,闭门造车,是没有出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