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微微笑起来,将制作好的竹蜻蜓递给我。阳光穿过云层,洒在这个狭小却精致的小铺上。竹蜻蜓飞了起来,满载欢快的笑容和沉淀的匠心。
踏过街巷古镇的石板桥,迎面就是一个小铺。略显灰暗的灯光映着墙面柜子上排放整齐的竹蜻蜓。
外面熙熙攘攘,这里安安静静。
一把厚实的木凳上,坐着一位老师傅。他穿着灰色的陈旧外套,戴着老花眼镜,神情专注地盯着手中正在制作的小玩意儿,有时在草纸上画着草图,画了又擦,擦了又画;有时用小刻刀细细地雕琢,鼻子几乎要贴上去了。相对于其他摊主卖力的吆喝,他似乎显得过于沉静了。那副老旧的眼镜,给他增添了几丝文雅而沉着的气质。
他紧蹙眉头,似乎在庄重严肃地制作着一件精美的雕塑,额头上虽已沁出细密的汗珠,可他仍然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在竹片的中心处,他小心翼翼地打出一个小洞,位置精准得令人难以置信。紧接着,他又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掏出早已备好的小刀,对竹片的厚度进行了调整,将竹片削得又薄又平……一个精致的竹蜻蜓,在他灵巧的手中诞生了。时间已经悄悄地溜走了半个多小时,只见他如释重负般长吁了一口气。想到身边大部分物品都是由机器毫不费力地生产出来,我忍不住问他:“老师傅,为什么不用机器做呢?您这样不是很累吗?”
他抬起头,笑着对我说:“我做竹蜻蜓十几年了。这种手工艺品,只有亲手制作,才能保证它的质量!”
那一刻,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一种工匠精神,感受到这个朴素的老爷爷身上散发出的无穷魅力。更重要的,是他那份坚守手工业的初心,他亲手完成作品,给生活带来更多美好。过程虽然十分繁杂,但其实步步相扣,让这些作品具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温暖。了解这样的传统手工的意义,不比单单玩竹蜻蜓更有意思吗?
我将一个原木色的竹蜻蜓握在手心,它轻盈而又厚重,没有胶水刺鼻的味道,只有竹木淡淡的清香。
竹蜻蜓在空中跳跃、旋转、飞舞,很有意思。比玩转竹蜻蜓更有意思的,是老师傅的精心制作,那是传统的技艺,是最有意思的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