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端午节

六年级 叙事 745字
2024-03-27 19:01:38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这首唱遍大江南北的童谣时常萦绕在我耳边。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端午节风俗,我的家乡在南部,那里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呢?让我来介绍介绍吧!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五月初五的早上,人们都会去割艾草。我的奶奶往往是天还没亮就起床到路边割艾草去了,她将割好的艾草捆成两束,分别插在大门的两侧,又来驱蚊虫和驱灾辟邪。

端午节除了插艾草,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包粽子呢!粽子,是端午节一定要吃的食物。据传,端午节的由来主要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因受到奸臣的污告而被放逐,又因国破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泪罗江自尽。人们为了不让江底的鱼虾啃食屈原的尸体,纷纷用竹叶包裹饭食并投入江中。

在端午节这天,一家人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岂不美哉?以往包粽子都被奶奶包揽了,今年奶奶可不惯着我们,端午节这天早上,奶奶一大早就吆喝上了:“全都起来,吃完早饭,我教你们包粽子!”奶奶手拿一片洗净的粽叶利落的转上两圈,一个圆锥就出现了。然后把糯米放进粽叶里压实压平,中间放入一颗蜜枣,接着放入糯米直到把叶口处填满,盖上,最后用绳子绕粽子转几圈包紧,打结,一个肉嘟嘟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看得跃跃欲试,奶奶一声令下,我立刻动手操作起来,结果“出师未捷”圆锥顶部破了好大一个洞,糯米从洞中逃出。我的衣服上,还有地上到处都是糯米。奶奶一看,无语凝噎,连忙来帮我挽救,值得庆幸的是粽子包好了,虽然样子不是很好看,但糯米没有露出来。

粽子一个个被放进了水里,过了一会儿,粽子一个个都漂浮在水面上了,香味四溢,真叫人馋!我迫不及待的去拿盘子里冒着热气的粽子,好烫,我疼的收回了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在你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