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就是农历新年,是华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降临,万象更新,象征着一年的开始;标志着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春节之所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是因为通过这个节日的庆祝仪式,能加强家庭联系与亲情。
诸如吃团圆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这些习俗都在提醒人们,家庭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
世界各地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无不隆重而热烈的庆祝这个节日。
春节的庆祝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农历正月十五,一连15天。
过年了!
过年了!
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
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
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
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
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妈妈说:原来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年兽很怕红,光,响声。
所以每年人们都放鞭炮,穿红衣服,这才得以平静。
每年的正月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大年夜。
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
,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
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
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
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春节,不仅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一种民族精神。
它融入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安宁。
今天早上,我和妈妈一起到街上买包粽子的材料。
街上人来人往,大人带着小孩,带着老人一起上街,熙熙攘攘的人群,嘈杂的声音,好不热闹,
饭馆里也因端午而生意兴隆,街上的人群穿梭着。
滴答,滴答……
时间悄无声息地溜走了。
街上的摊子里摆放着丰富的食品,有:腊肉、糯米、花生……
向前望去,一片万紫千红,没有尽头。
不一会儿,我们面带着微笑满载而归。
回到家,把身上的东西都卸下来,把买回的糯米泡进水里,把腊肉切好,花生泡好,把包粽子的叶子洗干净。
就可以开始包粽子了,对于非常贪吃的我肯定要参与啦!
妈妈告诉我,要先把两片粽子叶交叉叠拢,再把它卷成圆锥形,之后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往里面放食材了,但不能放得太满,因为它会包不下的,最后,就是把向上的那两片叶子折下来,再用线栓起来就可以了。
还没等妈妈说完,我就迫不及待的拿起两片粽子叶,开始按照妈妈说的那样做,可……
额,等到最后一步,我把上面的两片叶子折了过来,却发现它包不住里面的馅,看看妈妈包的,再看看我包的,越发觉得奇怪了,为什么就是我的包不起来,而妈妈的就会包起来?
我用同样的问题去问妈妈,只见妈妈笑着对我说:“那是因为你馅放得太满啦!”
说罢,便把我的粽子扒去了一半的馅儿,我恍然大悟,“谢谢妈妈!”
说完
便又去研究粽子了。
到了下午,我们这里会举行划龙舟比赛。
你看,一条条龙舟在江上停泊着,一群群青年充满了斗志,“加油!
加油!
加油!”
一阵又一阵响亮的加油声,多么愉快的一个下午!
他们上了龙舟,拿起了船桨,“加油!
又是一阵响亮的加油声。
哨子吹响了,龙舟前进了,从起点开始,你争我抢,有的甚至为了争第一,
不惜把别的龙舟撞翻了,看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了曹植的“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虽然他们不是自家兄弟。
江边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哨声再次响起。
显然是第一名决出了,这时,岸边响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掌声,我也鼓起掌来。
推开家门,面对我的则是一桌丰富的菜肴。
一家人欢聚,尝着粽子,哼着小曲儿。
今年的端午节过得分外热闹。
家家都唱着欢快的歌,歌声伴着夜幕的降临,渐渐远去,渐渐散去,同着炊烟,渐渐地升上去,飘入云间。
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