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姓邹,我的小学语文老师。三年间,她几乎一直扎着长麻花辫。在我遇见的人中,她可能是最有书香和贵气的。但她并不出身午富贵家族。
六年级学习《书湖阴先生壁》,我认为这是她讲的最好的一课,也是最符合他的一首诗。邹老师踩铃进了教室,手中只抱了本书。进门时,她问我们是否喜爱山水,以此来引出此诗。随后,邹老师像民国的说书先生,一手拿书,便富有情感的背了下来。以往学古诗都如此。邹老师带头背一遍。后来她说,她最喜欢其中的一句,“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而她在朗读这一句的时候,陶醉其中,仿佛她此刻不是在讲课,而是正在小院里种花木。她一身土黄色旗袍,长长的麻花辫别在肩前,像极了隐居的诗人,就如王安石此刻正在写诗。
邹老师一米七,不出身于贵族,又如何有这诗书七呢?都来源于她读的书多。邹老师对古诗,对书的喜爱不仅在她身上,同时也传给了我。曾有一段时间,我每天背一首七言绝句,大多都是关于田园山水的。从那时起,我的某些观念也随之改变。比如说我对物质的看法,不求奢华,只要简便就好,对于那些只享受荣华富贵以及浪费的行为,我和她同样厌恶。
邹老师现在已经五十五岁了吧。七年级时我曾见过她一次,她仍是面带微笑,那身穿中国风的服饰,感觉比以前还年轻了,书又读了不少吧。我以前曾看到过她桌上的《毕淑敏散文集》,后来我也读过,确实很高深,能够引发人的思考。邹老师爱读书,下课后只要没有作业可以改,就会将桌上的书翻阅一遍。有次陶醉其中,以至于上课五分钟都没来。
一个人爱读书,终将具有良好的心情和精神风貌,高尚的道德情操。
我最后叫她一面时,她告诉我,她做到了王安石所写的诗中那样的生活,“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邹老师可能教的是最后一届了,三年后,她也应该会带着一堆书,去田园中生活了。她当语文老师,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将她那份对田园的喜爱与自己的思考分享给我们。再回想,她在我脑海中的面貌,仍然是,高高瘦瘦,双手托书,面带微笑。想到邹老师我就会被她的面貌所影响,见到她就感到开心,书香仿佛也飘在我身旁。
有她爱的那句“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也有我请假他的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仍是她那来自书的气质。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语言流畅。文章里介绍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